|
水調歌頭(桂林中秋) / 作者:張孝祥 |
今夕復何夕,此地過中秋。
嘗心亭上喚客,追憶去年游。
千里江山如畫,萬井笙歌不夜,扶路看遨頭。
玉界擁銀闕,珠箔卷瓊鉤。
馭風去,忽吹到,嶺邊州。
去年明月依舊,還照我登樓。
樓下水明沙靜,樓外參橫斗轉,搔首思悠悠。
老子興不淺,聊復此淹留。
|
|
水調歌頭(桂林中秋)解釋: 《水調歌頭(桂林中秋)》是宋代張孝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今夕是何夕,此地過中秋。
曾在心亭上喚客,回憶去年的游玩。
千里江山如畫,萬戶笙歌不夜,扶路觀賞船頭。
玉界擁有銀闕,珠簾上卷起瓊鉤。
乘風而去,突然吹來,從嶺邊的州城。
去年的明月依然明亮,還照亮了我登樓。
樓下水清澈平靜,樓外參橫斗轉,我苦思冥冥。
我此時興致高昂,愿在此地停留。
詩意:
這首詩以桂林的中秋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美麗景色和往事的懷念之情。詩人回憶起去年在心亭上歡迎客人和游玩的情景,描述了美麗的江山和夜晚的笙歌聲,以及觀賞船頭的景象。詩人借用玉界、銀闕、珠簾等詞語來描繪桂林的壯麗景色。他感嘆歲月的流轉,但去年的明月依然明亮,仍然照亮著他登樓的場景。詩人借景抒懷,表達了自己對過去美好時光的留戀和對此地停留的愿望。
賞析:
《水調歌頭(桂林中秋)》以桂林的中秋景色為背景,通過詩人的回憶和感慨,展現了對美麗自然景色和往事的懷念之情。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以形容桂林的壯麗景色和夜晚的繁華場景,給人以美好的想象。詩人用玉界、銀闕、珠簾等詞語,描繪了桂林山水的宏偉和壯麗,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美學意境。詩人通過對去年明月的描繪,表達了歲月流轉的感慨,但也帶有對美好時光的堅持和留戀之情。整首詩流暢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濃厚的詩意和情感。通過對桂林中秋景色的描繪,詩人將讀者帶入了一個美妙的自然世界,同時也引發了對時光流轉和美好回憶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