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欲到東洛,得楊使君書,因以此報 / 作者:白居易 |
向公心切向財疏,淮上休官洛下居。
三郡政能從獨步,十年生計復何如。
使君灘上久分手,別駕渡頭先得書。
且喜平安又相見,其馀外事盡空虛。
|
|
欲到東洛,得楊使君書,因以此報解釋:
《欲到東洛,得楊使君書,因以此報》
欲到東洛,得楊使君書,
因以此報朝代唐代中,
心切向公財疏休官,
淮上休官洛下居。
政能從獨步三郡,
得維生計十年復何如。
久分手使君灘上別駕,
渡頭先得書且喜平安相見,
其馀外事盡空虛。
譯文:
想要到東洛,得到了楊使君的書,
因此寫下這首詩來報答。
心懷遠大,向往公心,不計財富,辭去官職,
在淮上休養生息,居住在洛陽。
在政治上能夠獨步三郡,
找到了十年的謀生之道,又該何如?
與使君分手已久,他在灘上離別,
在渡口首先收到了他的書,喜極而泣,
欣喜地相見,剩下的外事都顯得空虛。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白居易寫給楊使君的回信。詩中表達了白居易對楊使君的思念之情,描述了自己在淮上休養的生活以及對政治成就和財富的淡漠態度。白居易向往楊使君的公心和高尚品質,將自己的心意表達了出來。整首詩通過一種平實的語言風格,將情感真摯、樸素的表達出來,向讀者展示了詩人與楊使君之間深厚的友誼和感情。
詩中展現了白居易對政治的失望和對楊使君的贊賞。他主張追求個人幸福生活,不再奢求權勢和財富,淡泊名利。通過對楊使君的贊美,也間接表達了對清廉官員的敬佩和向往。白居易在此詩中向楊使君表達了自己對他的思念之情,也表達了自己對官場的失望和對平淡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給人一種靜謐、平和的感覺,沒有過多華麗的辭藻和修辭手法,卻表達出了深深的情感。通過對楊使君的贊美和對自己生活的拷問,展現出了一個真實、樸素的白居易,也表達了詩人對友誼和真摯感情的珍視。整首詩簡潔明快,字句簡單而又質樸,讀來讓人感到溫暖和舒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