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虞部員外郎譚公昉致仕 / 作者:周敦頤 |
清時望郎貴,白首故鄉歸。
有子紆藍綬,將孫著彩衣。
松喬新道院,鶴老舊漁磯。
知止自高德,寧為遁者肥。
|
|
贈虞部員外郎譚公昉致仕解釋: 《贈虞部員外郎譚公昉致仕》是宋代文學家周敦頤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清朝時期,望郎位尊貴,如今年事已高,歸回故鄉,滿頭白發。他的兒子已經成為官員,身上佩戴著藍色的綬帶,他的孫子穿著彩色的衣裳。松樹在新修的道院中蔥蘢茂盛,鶴已經老去的漁磯依然存在。他明白知足止步的道理,寧愿過著隱居的生活,不追求功名利祿。
詩意:
這首詩詞是周敦頤對退休官員譚公昉的贈詞。詩中描繪了譚公昉年事已高,回到故鄉過隱居生活的情景。他的子孫顯赫,但他自己卻選擇了遠離塵囂的生活,追求內心的寧靜和高尚的品德。詩詞表達了作者對譚公昉高尚人格和智慧的贊美,同時也表達了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推崇。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譚公昉的敬仰和對隱逸生活的向往。詩中通過對譚公昉的清朝時期的榮耀地位和晚年回歸故鄉的描繪,反映了人生的變遷和歲月的流轉。作者通過對松樹和鶴的描繪,與譚公昉進行了對比,彰顯了隱士生活的高潔和超脫。最后兩句“知止自高德,寧為遁者肥”,表達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推崇和對功名利祿的淡漠態度。
整首詩詞流暢自然,情感真摯,運用了對比和意象的手法,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對高尚人格的贊美。它展示了宋代文人崇尚隱逸生活和追求內心寧靜的思想風貌,同時也反映了周敦頤自己對于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價值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