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牧童 / 作者:周敦頤 |
東風放牧出長坡,誰識阿童樂趣多。
歸路轉鞭牛背上,笛聲吹老太平歌。
|
|
牧童解釋: 《牧童》是宋代文學家周敦頤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東風吹著牧童放牛上長坡,
誰能理解這阿童的樂趣之多。
歸途上轉過牛背鞭子,
笛聲吹奏出太平時代之歌。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牧童在東風吹拂下帶著牛群放牧的場景。牧童的歡樂和樂趣無法被他人所理解,他們在自然的懷抱中自由自在地奔跑。當他們驅趕著牛群歸家時,牧童吹奏的笛聲喚起了太平盛世的美好景象。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牧童的生活情景,表達了對自然和純真的贊美,以及對太平盛世的向往。以下是賞析的幾個要點:
1.自然與純真:詩中的牧童代表了自然和純真的力量,他們在自然環境中放牧,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他們的樂趣和歡樂無法被世俗所理解,展示了天真純樸的生活態度。
2.對太平盛世的向往:詩中的笛聲吹奏出太平時代的歌曲,表達了詩人對社會和平、安寧的向往。這種向往體現了周敦頤對社會和諧與人們安居樂業的渴望。
3.表現技巧: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牧童在自然環境中自由奔跑,與社會的繁雜相比形成鮮明的對比。同時,笛聲吹奏出太平時代的歌曲,使詩中展示了理想化的社會狀態。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牧童與自然的和諧、純真的生活態度,以及對太平盛世的向往。通過這些描繪,詩人表達了他對理想社會的渴望和對自然純真之美的稱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