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調歌頭 / 作者:元好問 |
賦三門津黃河九天上,人鬼瞰重關。
長風怒卷高浪,飛灑日光寒。
峻似呂梁千仞,壯似錢塘八月,直下洗塵寰。
萬象入橫潰,依舊一峰間。
仰危巢,雙鵠過,杳難攀。
人間此險何用,萬古秘神奸。
不用然犀下照,未必*飛強射,有力障狂瀾。
喚取騎鯨客,撾鼓過銀山。
|
|
水調歌頭解釋: 《水調歌頭·賦三門津黃河九天上》是元代作家元好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在黃河的三門津上,我賦詩歌,俯瞰著重要的關隘,人間和鬼魂都在這里交匯。長風怒卷著高浪,灑下寒冷的陽光。這景象峻峭如呂梁山的千仞峰,壯麗如錢塘江八月的潮水,直沖而下,洗滌著塵世。萬象都被沖擊得支離破碎,只有一座孤峰依然屹立。仰望危險的鳥巢,雙鵠飛過,卻難以攀登。人間面對這樣的險境有何用處,萬古以來都隱藏著神秘的陰謀。不用犀牛的角來照亮前路,也未必能夠強力地射擊,有力量來阻擋狂濤。喚來騎著鯨魚的客人,敲擊鼓聲穿過銀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黃河的三門津為背景,描繪了黃河壯麗的景象和其中蘊含的危險。詩人通過形容長風怒卷的高浪和飛灑的陽光,表達了黃河的浩渺和威力。他將黃河比作呂梁山和錢塘江,突出了其壯麗和雄偉的特點。詩人還通過描繪萬象被沖擊得支離破碎,只有一座孤峰屹立的景象,表達了黃河的狂暴和無窮的力量。詩人思考人類面對這樣的險境有何用處,以及世間隱藏的神秘陰謀。最后,他呼喚騎著鯨魚的客人,敲擊鼓聲穿過銀山,表達了對勇敢者的贊美和希望。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黃河的壯麗景象和其中蘊含的危險,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對人類面對險境的思考。詩人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和比喻手法,使詩詞充滿了力量感和震撼力。同時,詩人通過呼喚騎鯨客人的形象,表達了對勇敢者的贊美和對希望的追求。整首詩詞以黃河為背景,展現了元代作家元好問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對自然景觀的深刻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