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城子 / 作者:元好問 |
草堂瀟瀟淅江頭。
傍林丘。
買扁舟。
隔岸紅塵,無路近沙鷗。
枕上有書尊有酒,身外事,更何求。
暮云歸鳥仲宣樓。
敝貂裘。
為誰留。
千古書生,那得盡封侯。
好在半山亭下路,聞未老,去來休。
|
|
江城子解釋: 《江城子·草堂瀟瀟淅江頭》是元代文學家元好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草堂瀟瀟淅江頭,
在靠近江頭的草堂里,
傍林丘,買扁舟。
靠近林丘,買了一只小船。
隔岸紅塵,無路近沙鷗。
對岸是紅塵滾滾,無法靠近那些在沙洲上的鷗鳥。
枕上有書尊有酒,
枕頭上有書和酒,
身外事,更何求。
除了這些,我無所求。
暮云歸鳥仲宣樓,
夕陽下,烏云散去,鳥兒歸巢,
敝貂裘,為誰留。
破舊的貂皮大衣,留給了誰?
千古書生,那得盡封侯。
千古書生,怎么可能盡享封侯之位。
好在半山亭下路,
幸好在山腳下的亭子旁邊的路上,
聞未老,去來休。
還能聽到遠方的消息,不老不衰,來去自由。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草堂位于江頭的景象。詩人在這個寧靜的環境中,擁有書和酒作為伴侶,遠離塵囂和世俗的紛擾。他觀察著對岸的紅塵滾滾,卻無法接近那些在沙洲上的鷗鳥,暗示了他與世界的隔離和超脫。詩人自嘲地說,他是千古書生,但卻無法達到封侯的地位。然而,他慶幸自己身處在山腳下的亭子旁邊的路上,仍然能夠聽到外界的消息,保持著一份自由和活力。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展現了一種追求自由和超脫的心境。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自我反思,詩人表達了對塵世的疏離和對內心自由的向往。整首詩詞給人以寧靜、淡泊和自由的感覺,展示了元代文學的特點和元好問獨特的寫作風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