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居雜詩 / 作者:元好問 |
鷺影兼秋靜,蟬聲帶晚涼。
陂長留積水,川闊盡斜陽。
|
|
山居雜詩解釋: 《山居雜詩》是元代文學家元好問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山居的景色和感受,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xiàn)了作者內心的寧靜和對自然的贊美。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鷺影兼秋靜,蟬聲帶晚涼。
陂長留積水,川闊盡斜陽。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山居為背景,通過描繪鷺鳥的倒影和秋天的寧靜,以及蟬鳴帶來的涼意,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深深感受。
首句“鷺影兼秋靜”描繪了山居中鷺鳥的倒影,與秋天的寧靜相融合。這里的“鷺影”既指鷺鳥的倒影,也暗示了作者內心的寧靜。整個景象給人一種寧靜、靜謐的感覺。
接著的一句“蟬聲帶晚涼”描繪了蟬鳴聲隨著晚涼的到來。蟬鳴是夏季的特征之一,而晚涼則是秋天的象征。這里通過蟬聲和晚涼的結合,展現(xiàn)了季節(jié)的變遷和自然的和諧。
最后兩句“陂長留積水,川闊盡斜陽”描繪了山居中的水景和夕陽的美景。陂是指山間的水塘,積水在這里停留,象征著山居的寧靜和恒久。而川闊盡斜陽則描繪了山間的寬廣河川和夕陽的余暉,給人一種壯麗的感覺。
整首詩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xiàn)了山居的寧靜和自然的美景,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贊美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傳達了深刻的意境,給人以靜謐、舒適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