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常引 予年廿許,時自秦州侍下,還太原, / 作者:元好問 |
祖道道傍。
少年有與紅袖泣別者,少焉車馬相及,知其為觀察之孫振之也。
所別即琴姬阿蓮,予嘗以詩道其事。
今二十五年,歲辛巳,振之因過予,語及舊游,恍如隔世,感念今昔,殆無以為懷,因為賦此渚蓮寂寞倚秋煙。
發幽思、入哀弦。
高樹記離筵。
似昨日、郵亭道邊。
白頭青鬢,舊游新夢,相對兩凄然。
驕馬弄金鞭。
也曾是、長安少年。
|
|
太常引 予年廿許,時自秦州侍下,還太原,解釋: 《太常引予年廿許,時自秦州侍下,還太原》是元代作家元好問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太常引我年輕時,當時我從秦州回到太原。
祖道道旁邊,有個年輕人與紅袖泣別。
不久之后,車馬相追,我知道他是觀察使孫振之。
他與琴姬阿蓮分別,我曾以詩表達這件事。
如今已經過去了二十五年,這是辛巳年。
振之因為路過我這里,談及舊日的游歷,感覺仿佛隔了世。
回憶起過去和現在,幾乎無法抱怨,于是寫下了這首《渚蓮寂寞倚秋煙》。
思緒沉迷,悲傷彌漫。高樹記住了離別的宴席。
仿佛昨天,郵亭旁邊的小路。
白發青絲,舊日的游歷,新的夢境,我們相對而坐,都感到凄涼。
驕傲的馬兒玩弄著金鞭。
曾經也是長安的少年。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元好問年輕時的經歷和與孫振之的相遇。詩中表達了對過去時光的回憶和對現實的感慨。作者通過描寫渚蓮寂寞倚秋煙、發幽思、入哀弦等意象,表達了內心的憂傷和思緒的沉迷。詩中還提到了長安的少年時光,勾起了作者對過去歲月的懷念。
整首詩詞以敘事的方式展開,通過描寫細膩的意象和情感的表達,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對過去時光的深情追憶和對現實的思考。同時,詩中的離別、歲月流轉等主題也反映了人生的無常和變遷,給人以深思。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細膩的描寫和深情的表達展現了作者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對現實的感慨,同時也反映了人生的無常和變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