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鷓鴣天 山陽七圣堂 / 作者:元好問 |
沙岸縈回入草泥。
霜余煙景自凄迷。
樹嫌川近重重掩,云要村深故故低。
茅蓋屋,稻分畦。
何人今日此幽棲。
十年來往山陽道,只□清溪過馬
|
|
鷓鴣天 山陽七圣堂解釋: 《鷓鴣天山陽七圣堂》是元代詩人元好問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沙岸縈回入草泥,
霜余煙景自凄迷。
樹嫌川近重重掩,
云要村深故故低。
茅蓋屋,稻分畦。
何人今日此幽棲。
十年來往山陽道,
只□清溪過馬。
中文譯文:
沙岸曲折地蜿蜒入草泥,
霜后的煙景自然而凄迷。
樹木因為河流的靠近而密集遮掩,
云朵因為村莊的深處而低垂。
茅草覆蓋的房屋,稻田分布在田埂之間。
有誰今天在這個幽靜的居所?
十年來一直往返于山陽道路,
只有清澈的溪水可以供馬匹跨越。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描繪了一個寧靜而美麗的場景。河流蜿蜒曲折,沙岸入草泥,給人一種迷離的感覺。霜后的煙景凄迷,給人一種朦朧的美感。樹木因為河流的靠近而密集遮掩,云朵因為村莊的深處而低垂,展現了自然界的和諧與秩序。
詩中的茅蓋屋和稻田則展現了人類與自然的融合。詩人問道:“何人今日此幽棲”,表達了對這個幽靜居所的好奇和向往。十年來往返于山陽道路,只有清澈的溪水可以供馬匹跨越,揭示了詩人對自然環境的熟悉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觀和人類與自然的關系,展現了元好問對自然之美和寧靜生活的向往。讀者在欣賞這首詩時,可以感受到自然的寧靜與美麗,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