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城子 嵩山中作 / 作者:元好問 |
眾人皆醉屈原醒。
笑劉伶。
酒為名。
不道劉伶,久矣笑螟蛉。
死葬糟丘珠不惡,緣底事,赴清冷。
醉鄉千古一升平。
物忘情。
我忘形。
相去*皇,不到一牛鳴。
若見三閭憑寄語,尊有酒,可同傾。
|
|
江城子 嵩山中作解釋: 《江城子嵩山中作》是元代作家元好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眾人皆醉屈原醒。
笑劉伶。酒為名。
不道劉伶,久矣笑螟蛉。
死葬糟丘珠不惡,緣底事,赴清冷。
這首詩詞以屈原和劉伶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酒的思考和對人生的感悟。屈原是中國古代的偉大詩人,而劉伶則是一個以酒為樂的文人。詩中描述了眾人都陶醉在屈原的詩歌中,而劉伶卻清醒地嘲笑他們,認為他們像螟蛉一樣虛偽。作者并不贊同以酒為名的行為,認為這種追求名利的方式是可笑的。
詩的下半部分表達了作者對生死的思考。作者說即使自己死后被埋葬在糟丘珠(一種貧瘠的土地)也不會感到惡心,因為他已經超脫了塵世的瑣事,追求了清冷的境界。他認為醉鄉是千古一樣平常的境地,物質的忘卻和情感的超脫使他忘記了自己的形象。作者表示,與皇帝相距甚遠,不過是一聲牛鳴的距離。最后,作者希望如果能見到三閭(指古代的官署)的人,可以一起傾訴心事,共享美酒。
這首詩詞通過對屈原和劉伶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名利追求的批判和對超脫塵世的向往。同時,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征的手法,使詩意更加深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