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婆羅門引 過孟津河山亭故基 / 作者:元好問 |
短衣匹馬,白頭重過洛陽城。
百年一夢初驚。
寂寞高秋云物,殘照半林明。
澹橫舟古渡,落雁寒汀。
河山故亭。
人與鏡、兩崢嶸。
爭信黃壚此日,深谷高陵。
一時朋輩,謾留住、窮途阮步兵。
尊俎地、誰慰飄零。
|
|
婆羅門引 過孟津河山亭故基解釋: 《婆羅門引過孟津河山亭故基》是元代詩人元好問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短衣匹馬,白頭重過洛陽城。
穿著簡樸的衣袍,騎著一匹馬,年老的我再次來到洛陽城。
百年一夢初驚。
百年的時光如夢初醒,讓我感到驚訝和迷茫。
寂寞高秋云物,殘照半林明。
秋高氣爽,孤寂的云和山物,夕陽的余暉照亮了半片林木。
澹橫舟古渡,落雁寒汀。
平靜地橫渡古老的船只,寒冷的秋天,雁兒飛落在寒冷的河灘上。
河山故亭。人與鏡、兩崢嶸。
河山之間有一座古老的亭子。人與鏡子一起,都顯得蒼老而堅毅。
爭信黃壚此日,深谷高陵。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爭取讓黃土高坡的人們相信我,深入山谷和高聳的陵墓。
一時朋輩,謾留住、窮途阮步兵。
一時的朋友們,徒留下我,一個在窮途末路的步兵。
尊俎地、誰慰飄零。
尊貴的祭祀之地,有誰能安慰我這個漂泊的人呢?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元好問自己的旅程和內(nèi)心的感受,表達了對時光流轉(zhuǎn)和人生無常的思考。作者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展現(xiàn)了歲月的變遷和個人的孤獨。詩中的景物描寫和意象運用,使讀者感受到了秋天的寂寥和河山的壯美。整首詩以元好問的個人經(jīng)歷為線索,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對人生意義和存在的思考,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