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樊順之 / 作者:元好問 |
弓刀十驛岳蓮州,渭水秦山得意秋。
王粲從軍正年少,庾郎入幕更風流。
寒鄉況味真雞肋,清鏡功名屬虎頭。
寄謝溪風亭上月,老夫乘興欲西游。
|
|
送樊順之解釋: 《送樊順之》是元代文學家元好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弓刀十驛岳蓮州,
渭水秦山得意秋。
王粲從軍正年少,
庾郎入幕更風流。
寒鄉況味真雞肋,
清鏡功名屬虎頭。
寄謝溪風亭上月,
老夫乘興欲西游。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元代時期的一幅畫面,描繪了樊順之離別的場景。詩人通過描寫山川、水流和人物的形象,表達了對友人離去的感慨和祝福,同時也抒發了自己對追求自由和享受生活的向往之情。
賞析:
詩的開頭,詩人以岳蓮州的十個驛站為背景,描繪了離別的場景。接著,詩人以渭水和秦山來形容離別時的秋天景色,表達了對離別的感慨和對友人前程的祝福。
接下來,詩人提到了王粲和庾郎這兩位年輕有為的人物。王粲從軍,正值年少,展現了他的英勇和壯志;而庾郎則進入朝廷,更加風流倜儻。這兩個人物形象的描繪,使詩詞更加豐富和生動。
在下一節中,詩人表達了對自己所處環境的不滿。他用“寒鄉況味真雞肋”來形容自己所在的地方,意味著這個地方的味道像是雞肋一樣,沒有什么特別吸引人的地方。這種對現實的不滿,反映了詩人對自由和追求更好生活的渴望。
然后,詩人提到了“清鏡功名屬虎頭”,意味著清澈的鏡子中所反映的功名屬于虎頭,也就是指功名屬于有能力和才干的人。這句話表達了詩人對功名的向往和對自己能力的自省。
最后,詩人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和向往之情。他將自己的思念和對友人的祝福寄托在謝溪風亭上的月光之中,同時表達了自己乘興欲西游的心愿。這種向往自由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感,使整首詩詞更加富有情趣和意境。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離別的場景和人物形象,表達了對友人的祝福和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時,詩詞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使整首詩詞充滿了情感和意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