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榆社硤口村早發 / 作者:元好問 |
瘦馬長途懶著鞭,客懷牢落五更天。
幾時不屬雞聲管,睡徹東窗日影偏。
|
|
榆社硤口村早發解釋: 《榆社硤口村早發》是元代文學家元好問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早晨出發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旅途的思考和感慨。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瘦馬長途懶著鞭,
客懷牢落五更天。
幾時不屬雞聲管,
睡徹東窗日影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瘦馬長途懶得鞭策為開頭,描繪了作者早晨出發的場景。瘦馬象征著旅途的辛苦和艱難,而懶得鞭策則表達了作者對旅途的疲憊和無奈。接著,詩中提到了“客懷牢落五更天”,表達了作者身為旅客的孤獨和思鄉之情。五更天指的是凌晨五點左右,此時大多數人還在熟睡,而旅客卻早早起身,感受到了時間的流逝和孤獨的境況。
接下來的兩句“幾時不屬雞聲管,睡徹東窗日影偏”表達了作者對時間的感知和思考。雞聲管指的是早晨雞鳴的時候,而作者在旅途中已經久久沒有聽到這個聲音了,這暗示了作者長時間的離鄉之旅。而“睡徹東窗日影偏”則表達了作者在旅途中的輾轉反側,無法安穩入眠的心情。日影偏指的是太陽的光線斜射進東窗,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和旅途的漫長。
整首詩通過描繪旅途中的場景和表達作者的思考,展現了旅客的孤獨、疲憊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同時,詩中運用了生動的意象和細膩的描寫,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旅途的艱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