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后即事 / 作者:元好問 |
慘澹龍蛇日斗爭,干戈直欲盡生靈。
高原出水山河改,戰地風來草木腥。
精衛有冤填瀚海,包胥無淚哭秦庭。
并州豪杰知誰在,莫擬分軍下井陘。
|
|
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后即事解釋: 詩詞:《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后即事》
慘澹龍蛇日斗爭,
干戈直欲盡生靈。
高原出水山河改,
戰地風來草木腥。
精衛有冤填瀚海,
包胥無淚哭秦庭。
并州豪杰知誰在,
莫擬分軍下井陘。
中文譯文:
在壬辰十二月的車駕東狩之后所寫
慘淡的龍蛇日斗爭,
戰爭的干戈直欲盡奪生靈。
高原上的水流變遷山河,
戰場上的風帶來草木腐臭。
精衛鳥承受著冤屈填滿浩瀚的海洋,
包胥無淚哭泣于秦庭。
并州的豪杰們知道誰還在,
不要考慮分兵下井陘。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金朝文學家元好問創作的,描繪了戰爭的殘酷和人們所承受的痛苦。詩中運用了生動的意象和悲壯的語言,表達出對戰爭的深切思考和對戰爭慘狀的揭示。
詩的開篇寫道“慘淡的龍蛇日斗爭”,以龍蛇日斗爭的景象來象征戰爭的殘酷和殘忍。接著描述了戰爭帶來的毀滅和殺戮,干戈所指向的不僅僅是敵人,也波及到了無辜的生靈。
接下來的兩句“高原上的水流變遷山河,戰場上的風帶來草木腐臭”,表達了戰爭對自然環境的摧殘。水流的改變和草木腐臭的現象揭示了戰爭對自然生態的破壞,以及戰爭所帶來的惡劣環境。
詩的后半部分以兩位歷史人物精衛和包胥的形象展開,精衛鳥填滿了浩瀚的海洋,暗示了無辜者在戰爭中所承受的苦難和冤屈。而包胥無淚哭泣于秦庭,則表達了對國家淪陷和悲劇的無奈和悲痛。
最后兩句“并州的豪杰們知道誰還在,不要考慮分兵下井陘”,則表達了對豪杰們的敬佩和對他們在困境中堅守的贊頌。并州的豪杰們了解形勢,知道應該團結一致,不要分兵,而是共同面對敵人。
整首詩通過對戰爭的描繪,表達了對戰爭殘酷和痛苦的深刻思考,同時也傳遞了對堅守和團結的呼喚。詩詞中運用了生動的意象和悲壯的語言,使人們對戰爭的破壞和人性的悲劇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