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鐘山詩應西陽王教 / 作者:沈約 |
多值息心侶。
結架山之足。
八解鳴澗流。
四禪隱巖曲。
窈冥終不見。
蕭條無可欲。
所愿從之游。
寸心于此足。
|
|
游鐘山詩應西陽王教解釋: 《游鐘山詩應西陽王教》是南北朝時期的沈約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多值息心侶。
結架山之足。
八解鳴澗流。
四禪隱巖曲。
窈冥終不見。
蕭條無可欲。
所愿從之游。
寸心于此足。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游覽鐘山的景色以及他在其中的心境。詩中表達了作者追求心靈寧靜、超脫塵世的愿望,以及對自然山水的隱逸之美和迷人之處的贊美。
賞析:
這首詩詞采用了典型的南北朝時期的五言律詩的形式,總共有八句,每句五個字。通過描繪鐘山的景色和抒發自己的感受,作者表達了對于心靈寧靜的追求和對于自然山水的贊美。
詩的開頭兩句“多值息心侶,結架山之足”表達了作者追求內心平靜和超脫塵世的愿望,鐘山成為他安放心靈的地方。接下來的兩句“八解鳴澗流,四禪隱巖曲”描繪了山間溪流的流動和巖石的曲折,暗示了作者在山水之間尋找心靈的安寧與出離。
詩的后半部分“窈冥終不見,蕭條無可欲。所愿從之游,寸心于此足”則表達了作者在山水中的沉思與超脫。作者認為自己的心靈處于一種隱秘的狀態,無法被看見,而這種超脫的境界使他遠離了世俗的欲望和紛擾。最后兩句則表達了作者對于游山的愿望,他將自己的心靈納入到這片山水之中,感受其中的寧靜與美好。
整首詩以自然山水為背景,抒發了作者對心靈寧靜和超脫的向往。通過描繪山水的景色和表達內心的感受,詩中展現出一種追求超凡脫俗、遠離塵囂的境界,同時也贊美了自然山水的美麗與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