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竇司馬貶宜春 / 作者:李白 |
天馬白銀鞍,親承明主歡。
斗雞金宮里,射雁碧云端。
堂上羅中貴,歌鐘清夜闌。
何言謫南國,拂劍坐長嘆。
趙璧為誰點,隋珠枉被彈。
圣朝多雨露,莫厭此行難。
|
|
送竇司馬貶宜春解釋:
《送竇司馬貶宜春》是唐代詩人李白寫的一首詩。詩中描述了李白送別被貶官的竇司馬,表達了對竇司馬和他的遭遇的關切和惋惜之情。
中文譯文:
天馬白銀鞍,
親承明主歡。
斗雞金宮里,
射雁碧云端。
堂上羅中貴,
歌鐘清夜闌。
何言謫南國,
拂劍坐長嘆。
趙璧為誰點,
隋珠枉被彈。
圣朝多雨露,
莫厭此行難。
詩意:
詩人以天馬白銀鞍和斗雞金宮為比喻,講述了竇司馬在朝廷中榮耀的輝煌,以及在政治和戰爭中豐功偉績的表現。然而,他卻因羅中貴等人的陷害而被貶為南方的宜春。詩中表達出詩人對竇司馬離去的惋惜和不理解,以及對他在南方流亡的困境的同情。
賞析:
詩人在贊美竇司馬的同時,又帶著一絲惋惜和不解。他對竇司馬受到不公正對待的遭遇表示同情,也對他的才華和成就表示贊賞。詩中用天馬白銀鞍和斗雞金宮等形象描繪了竇司馬在朝廷中的榮耀地位,而在南方流亡的宜春,則是一個聲名狼藉的地方。
整首詩以辭章華麗、富有想象力的語言,展現了李白一貫的豪情和對追求自由和公正的向往。詩人將自己的情感與具體的歷史人物和事件相結合,既體現了他對竇司馬個人命運的關注,也抒發了對朝廷政治和社會局勢的不滿之情。這首詩以其獨特的藝術表現方式和深刻的思想內涵,展示了唐代詩人李白的創作風采和社會觸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