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五聲調曲 征調曲 二 / 作者:庾信 |
淳風布政常無欲。
至道防人能變俗。
求仁義急于水火。
用禮讓多于菽粟。
屈軼無佞人可指。
獬豸無繁刑可觸。
王道蕩蕩用無為。
天下四人誰不足。
|
|
周五聲調曲 征調曲 二解釋: 這首詩詞是南北朝時期的作品,題為《周五聲調曲征調曲二》,作者是庾信。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淳風布政常無欲。
至道防人能變俗。
求仁義急于水火。
用禮讓多于菽粟。
屈軼無佞人可指。
獬豸無繁刑可觸。
王道蕩蕩用無為。
天下四人誰不足。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庾信對于淳樸風俗的推崇和對道德倫理的思考。詩中提到了一些重要的價值觀念,包括仁義、禮讓和無為。
賞析:
這首詩以簡短的語言表達了庾信的思想觀點和價值取向。首句“淳風布政常無欲”指出了他對清廉政治的追求,認為政務應該廉潔無私。接下來的兩句“至道防人能變俗,求仁義急于水火”強調了道德倫理的重要性,認為道德應該成為人們行為的準則,即使面臨危險也要堅守仁義之道。
下半部分的兩句“用禮讓多于菽粟,屈軼無佞人可指”再次強調了禮讓的重要性,認為禮讓的行為應該比對糧食的需求更多。最后兩句“獬豸無繁刑可觸,王道蕩蕩用無為,天下四人誰不足”表達了庾信對于無為治理的看法,認為君主應該以無為之道來治理國家,使天下四方的人民都能得到滿足。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庾信對于廉潔政治、道德倫理和無為治理的追求,表達了他對社會風尚和人治理理念的思考,體現了當時南北朝時期人們對于政治和道德的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