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詠畫屏風詩 十七 / 作者:庾信 |
上林春徑密。
浮橋柳路長。
龍媒逐細草。
鶴氅映垂楊。
水似桃花色。
山如甲煎香。
白石春泉上。
誰能待月光。
|
|
詠畫屏風詩 十七解釋: 《詠畫屏風詩十七》是南北朝時期庾信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上林春徑密。
浮橋柳路長。
龍媒逐細草。
鶴氅映垂楊。
水似桃花色。
山如甲煎香。
白石春泉上。
誰能待月光。
詩意:
這首詩以描繪春天的景色為主題,通過描述畫在屏風上的山水圖景,展現了春天的美麗和宜人的氛圍。詩中融入了自然景色和文人意境,傳達出作者對春天的贊美和對生活的向往。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景色,給人以美好愉悅的感受。下面對每一句進行賞析:
上林春徑密:上林指皇家園林,春天的小徑非常茂密,意味著春天的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浮橋柳路長:浮橋是橫跨水面的橋梁,柳樹沿著橋邊生長,形成了一條長長的綠色路線,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
龍媒逐細草:龍媒指御龍車,春天的細嫩的青草在車轍中蔓延,給人一種春意盎然的景象。
鶴氅映垂楊:鶴氅是白色的衣袍,映在垂柳上,形成了一幅優美的畫面,表達了春天的寧靜和雅致。
水似桃花色:水面呈現出桃花般的顏色,形容水的清澈和明亮,給人一種溫馨的感覺。
山如甲煎香:山巒猶如炙熱的煎香,形容山色如火如紅,給人一種壯麗的感覺。
白石春泉上:白色的石頭上有泉水迸濺,形成了一個春天的泉水景觀,給人一種清涼和歡愉的感覺。
誰能待月光:詩的最后一句表達了作者對完美境界的向往,誰能在這樣美麗的景色下,靜靜地等待著月光的降臨。
總體來說,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美景,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首詩通過細膩的描繪和富有意境的語言,給人以清新、寧靜和愉悅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