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士步虛詞 十 / 作者:庾信 |
麟洲一海闊。
玄圃半天高。
浮丘迎子晉。
若士避盧敖。
經飡林盧李。
舊食綏山桃。
成丹須竹節。
刻髓用蘆刀。
無妨隱士去。
即是賢人逃。
|
|
道士步虛詞 十解釋: 《道士步虛詞十》是南北朝時期庾信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麟洲一海闊。
玄圃半天高。
浮丘迎子晉。
若士避盧敖。
經飡林盧李。
舊食綏山桃。
成丹須竹節。
刻髓用蘆刀。
無妨隱士去。
即是賢人逃。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一系列景物和隱居生活的方式,表達了隱士遠離塵囂、追求自我修養的主題。
賞析:
這首詩詞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現了隱士生活的理想狀態。
首句“麟洲一海闊”,以神秘的麟洲為背景,海闊一方,給人一種廣闊的感覺,暗示了隱士追求自由自在的境地。
第二句“玄圃半天高”,將隱士的廬山道觀比作玄圃(神秘的花園),半天高的形容詞突出了隱居之地的高遠和超脫塵世的意境。
第三句“浮丘迎子晉”,浮丘是傳說中的仙山之地,迎接子晉,表示隱士受到仙人的引導和鼓勵,選擇隱居的道路。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隱士的生活狀態。第四句“若士避盧敖”,隱士避開了紛擾的世俗,不受盧敖(北朝時期權臣)的干擾,保持純凈的心靈。
第五句“經飡林盧李”,經飡是指修行和修煉,林盧和李是隱士的姓氏,表明隱士在修行中堅持不懈。
第六句“舊食綏山桃”,綏山是隱士的山岳之地,舊食指的是隱士在修行中所依賴的簡樸食物,這里是指隱士過著淡泊清靜的生活。
第七句“成丹須竹節”,成丹指的是隱士修煉至高境界,須竹節則是指隱士精神上的堅韌和純凈。
第八句“刻髓用蘆刀”,刻髓意味著深入修煉,用蘆刀表明隱士在修行中所用的簡單工具,強調隱士的節儉和樸素。
最后兩句表達了隱士生活的價值和意義。第九句“無妨隱士去”,表示隱士的離去并不會造成任何妨礙,反而可以擺脫紛擾,追求內心的寧靜。
最后一句“即是賢人逃”,表示隱士的離去實際上是賢人對世俗的逃避,是對內心追求的一種選擇。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隱士生活,表達了隱士追求超脫塵世的理想和追求自我修養的主題。它展現了隱士追求自由自在、超脫塵囂的心境,以及隱士生活的簡樸、樸素和純凈。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豐富的意象,給人以深邃、神秘的感覺,使讀者感受到隱士生活中的寧靜、高遠和超越塵世的理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