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詠畫屏風詩 十四 / 作者:庾信 |
高閣千尋跨。
重檐百丈齊。
云度三分近。
花飛一倍低。
吹簫迎白鶴。
照鏡舞山雞。
何勞愁日暮。
未有夜烏啼。
|
|
詠畫屏風詩 十四解釋: 《詠畫屏風詩十四》是南北朝時期庾信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你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高閣千尋跨。
重檐百丈齊。
云度三分近。
花飛一倍低。
吹簫迎白鶴。
照鏡舞山雞。
何勞愁日暮。
未有夜烏啼。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一幅屏風的景象。高閣跨越千尋,層層重檐高聳,云彩分散在三個部分,花朵飄落得更低。有人吹簫迎接白鶴,還有人照鏡子跳舞如山雞。詩人認為,為何擔憂夜晚的來臨,從未聽到烏鴉的啼叫。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精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幅畫屏風的景象,通過對景物的描述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首先,高閣千尋跨和重檐百丈齊的描繪給人一種宏偉和壯觀的感覺,展示了屏風的雄偉氣勢。接著,云彩分散成三段,花朵飄落得更低,形象地表達了云和花在空間上的變化,增添了屏風的層次感和立體感。
在第三、四句中,吹簫迎白鶴和照鏡舞山雞的描寫,給人一種神秘而充滿生氣的感覺。白鶴和山雞象征著自然界的美好和靈動,與屏風的靜謐形成鮮明對比,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情感態度。詩人認為,何必擔憂夜晚的來臨,因為他從未聽到烏鴉的啼叫。這里烏鴉的啼叫可以理解為不幸或者困境的象征,詩人表達了對未來的樂觀和對困難的不畏懼,傳遞了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述了一幅畫屏風的景象,通過景物的描繪展示了壯麗和生動的形象,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向往和積極樂觀的情感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