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洛州酬薛文學見贈別詩 / 作者:庾信 |
子居河之曲。
英彥本連蹤。
鹽形或變虎。
鼎氣乍成龍。
若人承載德。
宮墻定數重。
五衢開辯路。
四照起文烽。
曰余濫推轂。
民愿始天從。
上洛分都尉。
弘農開附庸。
羊腸連九阪。
熊耳對雙峯。
白石仙人芋。
青林隱士松。
北梁送孫楚。
西堤別葛龔。
故人倘書札。
黎陽土足封。
|
|
任洛州酬薛文學見贈別詩解釋: 《任洛州酬薛文學見贈別詩》是南北朝時期庾信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子居河之曲。
英彥本連蹤。
鹽形或變虎。
鼎氣乍成龍。
若人承載德。
宮墻定數重。
五衢開辯路。
四照起文烽。
曰余濫推轂。
民愿始天從。
上洛分都尉。
弘農開附庸。
羊腸連九阪。
熊耳對雙峯。
白石仙人芋。
青林隱士松。
北梁送孫楚。
西堤別葛龔。
故人倘書札。
黎陽土足封。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洛州為背景,描繪了一幅山水之景和友情之情。庾信以獨特的筆觸將山川、宮墻和自然景色與人物情感相結合。
詩的開頭,庾信描述了子在河曲之上,英彥(指薛文學)一直追尋他的足跡。接著,他以比喻的手法,將鹽形比喻為變化多端的虎,鼎氣變幻成龍,表達了自然界的神奇變化。
接下來,詩人將人與自然相聯系,暗示人應該承載道德的重任。宮墻的重疊象征權勢,五衢開辟辯論之路,四周的文烽象征戰爭。這些描繪展現了社會的動蕩和人們對于和平和理性的追求。
隨后,庾信表達了自己對于無所顧忌地推動車輛、推動社會的愿望。他希望人們能夠秉持正義和道義,讓人民的愿望得以實現,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于天命的信仰。
詩的后半部分,庾信通過地名和人物的描繪,再次展現了廣闊的地域和友情的重要性。他提到了上洛分擔都尉職務,弘農開辟附庸,羊腸連綿的九阪山以及對峰巒的描繪,將地理景觀與人物情感相結合。
最后,庾信提到了北梁送別孫楚的情景,以及自己與葛龔在西堤別離的情景。他表達了對于與故友的書信往來的期盼,并以黎陽土封的說法,暗示著友情的珍貴和深厚。
總體來說,這首詩詞以山水之景為背景,通過自然景色的描繪和人物情感的表達,表達了庾信對于社會和友情的思考和展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