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高丘而望遠 / 作者:李白 |
登高丘,望遠海。
六鰲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扶桑半摧折,白日沈光彩。
銀臺金闕如夢中,秦皇漢武空相待。
精衛(wèi)費木石,黿鼉無所憑。
君不見驪山茂陵盡灰滅,牧羊之子來攀登。
盜賊劫寶玉,精靈竟何能。
窮兵黷武今如此,鼎湖飛龍安可乘。
|
|
登高丘而望遠解釋:
《登高丘而望遠》是李白一首描寫壯麗自然景色和國家興衰的詩作。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登高丘而望遠,
登上高丘俯瞰遠方,
朝代:唐代,
詩的創(chuàng)作時期是唐朝。
作者:李白,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
內(nèi)容:登高丘,望遠海。
詩中描繪了登高望遠的情景,李白站在高丘上遠眺大海。
六鰲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詩中描述了經(jīng)歷了無數(shù)寒冰磨礪的幾座島嶼和三座山,它們依然堅不可摧。
扶桑半摧折,白日沉光彩。
描繪了位于東海的日本被戰(zhàn)爭摧毀,然而白天依然明亮而光彩奪目。
銀臺金闕如夢中,秦皇漢武空相待。
形容了偉大的帝國如今已經(jīng)消亡,只留下殘破的宮殿,秦皇漢武也已空等徒勞。
精衛(wèi)費木石,黿鼉無所憑。
形容了兩種神話中的動物(精衛(wèi)、黿鼉)的努力和不屈不撓。
君不見驪山茂陵盡灰滅,牧羊之子來攀登。
以驪山茂陵的毀滅為例,暗示隨著帝國的衰落和社會的動蕩,新的力量將崛起。
盜賊劫寶玉,精靈竟何能。
通過盜賊掠奪寶物的故事,揭示了神靈力量的無奈。
窮兵黷武今如此,鼎湖飛龍安可乘。
歌頌和呼喚和平,批評了當時的動蕩和戰(zhàn)爭。
這首詩以壯麗的自然景色為背景,抒發(fā)了詩人對國家興衰和人類命運的思考。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歷史故事,詩人表達了對國家的痛惜和戰(zhàn)亂的反思,寄托了他對和平的向往和對神秘力量的追尋。整首詩結(jié)構(gòu)嚴謹、意境深遠,展示了李白獨特的詩歌才華和深刻的思考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