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花五律 / 作者:譚嗣同 |
湘上野煙輕,芙蓉落晚晴。
桂花秋一苑,涼露夜三更。
香滿隨云散,人歸趁月明。
誰知小山意,惆悵遍江城!
|
|
桂花五律解釋: 《桂花五律》是清代譚嗣同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湘上野煙輕,
芙蓉落晚晴。
桂花秋一苑,
涼露夜三更。
香滿隨云散,
人歸趁月明。
誰知小山意,
惆悵遍江城!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秋天湖南的景色。詩人描述了湘江上輕盈的野煙,美麗的芙蓉花在晴朗的傍晚中飄落。詩中主要表達了桂花的香氣彌漫在秋天的園中,涼爽的露水在深夜時分出現。桂花的香氣隨著風云散去,人們在月明之下歸家。然而,小山和江城都知道,此時的詩人內心感到惆悵,但具體原因并未明確揭示。
賞析:
這首詩以清新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湖南秋天的景色和桂花的香氣。詩人以短小精悍的五律形式,通過寥寥數語勾勒出自然景色和人們的生活場景。詩中運用了湖南地域特色的景物描寫,如湘江和湘上野煙,以及芙蓉和桂花等植物。桂花作為秋天的代表花卉,被用來象征秋天的到來和漸漸涼爽的氣候。
詩人通過描寫桂花的香氣,將讀者帶入了一個美麗而寧靜的秋夜之中。涼爽的露水、月光下人們歸家的場景,營造出一種寧靜和溫馨的氛圍。然而,詩末的"誰知小山意,惆悵遍江城"給整首詩帶來了一絲憂傷和遺憾的情感。小山和江城象征著周圍的環境和人們的心情,暗示了詩人內心深處的痛苦或憂慮。
整首詩以簡潔、生動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秋天景色的感受,并在細節中滲透出暗示性的情感。這種通過描寫自然景物來抒發人情感的手法,常見于中國古典詩詞。《桂花五律》以其細膩的描寫和情感的含蓄性,展示了清代詩人譚嗣同的才華和對自然的敏感觸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