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君貺宴張氏梅臺(tái) / 作者:司馬光 |
京洛春何早,憑高種嶺梅。
紛披百株密,爛漫一朝開。
青女工粘綴,霜娥巧剪裁。
昆山云滿谷,蓬堵浪成堆。
勢擁樽前合,香從席下來。
蜺旌羾天起,練甲洗兵回。
不使光風(fēng)散,曾無夜色催。
人稠衣馥郁,地狹舞徘徊。
民服召公化,時(shí)推何遜才。
淹留文酒樂,璧月上瑤臺(tái)。
|
|
和君貺宴張氏梅臺(tái)解釋:
《和君貺宴張氏梅臺(tái)》是宋代司馬光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京洛春何早,憑高種嶺梅。
春天來臨得早,我站在高處種植著山上的梅花。
紛披百株密,爛漫一朝開。
密密麻麻地開滿了百株梅花,一朝之間綻放得爛漫多姿。
青女工粘綴,霜娥巧剪裁。
青年女子巧手粘貼梅花,霜娥(指冬天的仙女)巧妙地剪裁。
昆山云滿谷,蓬堵浪成堆。
昆山的云彩彌漫在山谷中,像波濤一樣堆積起來。
勢擁樽前合,香從席下來。
大家圍坐在酒杯前,歡聚一堂,香氣從酒席下飄出。
蜺旌羾天起,練甲洗兵回。
旌旗高高飄揚(yáng),士兵們洗凈甲胄,準(zhǔn)備回去。
不使光風(fēng)散,曾無夜色催。
不讓微風(fēng)吹散梅花,也沒有夜色催促。
人稠衣馥郁,地狹舞徘徊。
人們聚集在一起,衣著華麗,香氣四溢,地方狹小,舞蹈徘徊。
民服召公化,時(shí)推何遜才。
人們都穿著朝服,仿佛召公(召公是古代賢臣的代稱)一樣,時(shí)代推崇何等才華。
淹留文酒樂,璧月上瑤臺(tái)。
留連在文學(xué)、酒宴和音樂的歡樂中,璧月(美麗的月亮)升上瑤臺(tái)(神仙居住的地方)。
這首詩詞以描繪春天早期的梅花盛開為主題,通過細(xì)膩的描寫和意象,展現(xiàn)了梅花的美麗和春天的早期景象。詩中運(yùn)用了豐富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和夸張等,使詩詞更加生動(dòng)有趣。同時(shí),詩人還通過描寫人們的歡聚和文化氛圍,表達(dá)了對和諧社會(huì)和人才的向往。整首詩詞以清新、明快的語言風(fēng)格,給人以愉悅和美好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