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悼靜照堂僧 / 作者:司馬光 |
賓閣灰寒靜照新,馬蹄從此踏京塵。
金門乞得詩千首,蕭寺歸時老一身。
弟了去來渾領袖,交朋存歿半簪紳。
西風又剪梧桐葉,不見蒲團舊主人。
|
|
悼靜照堂僧解釋:
《悼靜照堂僧》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賓閣灰寒靜照新,
馬蹄從此踏京塵。
金門乞得詩千首,
蕭寺歸時老一身。
弟了去來渾領袖,
交朋存歿半簪紳。
西風又剪梧桐葉,
不見蒲團舊主人。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已故僧人的悼念之情。詩中描繪了僧人的住所靜照堂,賓閣已經荒涼,灰塵覆蓋,寂靜無聲。馬蹄聲從此不再踏上京城的塵土。僧人曾經乞得金門(指官職),寫下了千首詩詞,但如今他已經老去,歸于寺廟,只剩下一身蒼老。他的弟子們接過了他的衣缽,成為領袖,而他曾經的朋友們也有一半已經去世,只剩下一些仕宦之人。西風吹過,剪下了梧桐樹葉,但已經看不到曾經坐過的蒲團的舊主人了。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凄涼的語言,表達了對已故僧人的懷念之情。通過描繪僧人的住所和周圍環境的變化,詩人展現了時光流轉和人事易逝的主題。賓閣的荒涼和灰塵的覆蓋,象征著歲月的流逝和人事的更迭。馬蹄聲不再踏上京城的塵土,暗示著僧人已經離開了塵世。金門乞得詩千首,彰顯了僧人曾經的才華和成就,但如今他已經老去,只剩下一身蒼老,歸于寺廟。詩中的弟子們成為領袖,交朋存歿的半簪紳,反映了人事的更迭和生命的無常。最后,西風吹過,剪下了梧桐樹葉,但已經看不到曾經坐過的蒲團的舊主人了,表達了對已逝主人的思念和緬懷之情。
這首詩詞通過簡練而富有意境的語言,以及對時光流轉和人事易逝的描繪,表達了對已故僧人的深深懷念和對生命無常的思考。同時,詩中的景物描寫和意象運用也增添了詩詞的藝術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