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夕不寐呈諫長樂道龍圖 / 作者:司馬光 |
雨氣和燈暈,霜寒入漏聲。
疏籬過螢影,腐葉掩蟲鳴。
兵壑達初愿,簪裾徇外榮。
丹心終夜苦,折發詰朝生。
恩與乾坤大,身如草木輕。
何階致明主,垂拱視升平。
|
|
秋夕不寐呈諫長樂道龍圖解釋:
《秋夕不寐呈諫長樂道龍圖》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雨氣和燈暈,
霜寒入漏聲。
疏籬過螢影,
腐葉掩蟲鳴。
兵壑達初愿,
簪裾徇外榮。
丹心終夜苦,
折發詰朝生。
恩與乾坤大,
身如草木輕。
何階致明主,
垂拱視升平。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秋夕夜晚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國家興衰和個人境遇的思考和憂慮。詩中通過描寫雨氣、燈光、霜寒、螢火、蟲鳴等細節,展現了秋夕夜晚的寂靜和凄涼。同時,詩中也融入了對國家和個人命運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國家興盛和個人成就的期望和追求。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秋夕夜晚的景象,通過細膩的描寫,使讀者能夠感受到秋夕的寂靜和凄涼。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雨氣和燈暈、霜寒和漏聲、疏籬和螢影、腐葉和蟲鳴等進行對照,增強了詩詞的藝術感染力。
此外,詩中還融入了對國家和個人命運的思考。作者通過表達對國家興盛和個人成就的期望,展現了自己對社會和個人命運的關切之情。最后兩句“何階致明主,垂拱視升平”,表達了作者對明主的期望,希望明主能夠以垂拱之姿,關注國家的興衰和人民的安寧。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秋夕夜晚景象的描繪,以及對國家和個人命運的思考,展現了作者對社會和個人命運的關切之情,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思想深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