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君倚過圣俞 / 作者:司馬光 |
王畿一古樞,簿領日填積。
自非奉朝請,九衢未嘗識。
今北到東城,胥靡暫逃役。
近指圣俞居,安能不往覿。
一室靜蕭然,昏碑帖古壁。
叩階讀新詩,迷闇得指括。
笑言殊未足,黯然日半夕。
呼馬小歸涂,燈火已歷歷。
又知幾何時,更有重來跡。
|
|
同君倚過圣俞解釋:
《同君倚過圣俞》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王畿一古樞,簿領日填積。
自非奉朝請,九衢未嘗識。
今北到東城,胥靡暫逃役。
近指圣俞居,安能不往覿。
一室靜蕭然,昏碑帖古壁。
叩階讀新詩,迷闇得指括。
笑言殊未足,黯然日半夕。
呼馬小歸涂,燈火已歷歷。
又知幾何時,更有重來跡。
譯文:
王畿是國都的中心,一切行政事務都在這里進行。
我自己并非是奉命前來,九衢的人們也未曾認識過我。
如今我來到東城,暫時擺脫了繁忙的公務。
近來聽說圣俞(指學者)居住在這里,怎能不前去拜訪。
一間房子靜悄悄地,昏暗的墻上貼著古老的碑文。
我跪在臺階上讀著新寫的詩,迷茫中得到了啟示。
笑著說話還不夠,黯然地度過了半天的時光。
我呼喚馬車,準備回家,燈火已經亮起。
我又不知道還要等多久,是否還會有重來的機會。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司馬光在宋代時期的一次拜訪圣俞的經歷。詩中通過描寫王畿(國都)的繁忙和自己作為官員的忙碌,表達了對繁瑣公務的厭倦和對學問的向往。作者在東城拜訪圣俞,表達了對學者的敬仰和對知識的追求。詩中的一室靜蕭然、昏碑帖古壁等描寫,營造出一種寧靜古樸的氛圍,突出了詩人在這里讀詩的心境。最后兩句表達了對重來機會的期待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作者的心境和對學問的向往,展現了宋代士人的情懷和追求。通過對繁忙與寧靜、現實與理想的對比,表達了對知識和學問的珍視和追求,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自由的向往。這首詩詞在表達個人情感的同時,也抒發了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對人生意義的追尋,具有一定的思想內涵和藝術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