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和伯常見寄 / 作者:司馬光 |
誅茅宋玉寬邊人,知醉宜城幾甕春。
細雨短蓑魚向市,孤村極浦鼓迎神。
遍游七澤身忘倦,更賦千篇意轉新。
不必滄浪羨清泚,曏來纓上已無塵。
|
|
再和伯常見寄解釋:
《再和伯常見寄》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再次與伯常見面寄語
茅屋中的宋玉寬邊人,
知道醉酒宜城幾壇春。
細雨中,短蓑衣的漁民去市集,
孤村的極浦敲鼓迎接神明。
四處游歷七澤,身心忘卻疲倦,
再次創作千篇,意境轉而嶄新。
無需羨慕滄浪的清泚之水,
因為我的頭巾上已經沒有塵埃。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與伯常再次相見時的情景和感慨。作者自稱為茅屋中的宋玉寬邊人,表達了自己平凡的身份和生活環境。他知道醉酒的樂趣,但也明白宜城的春酒只有幾壇,暗示了人生短暫的美好時光。細雨中,漁民穿著短蓑衣去市集,孤村的極浦敲鼓迎接神明,展現了平凡生活中的喜悅和神秘感。作者游歷七澤,身心忘卻疲倦,再次創作千篇,意境轉而嶄新,表達了他對創作的熱情和追求新意的態度。最后,作者表示無需羨慕滄浪的清泚之水,因為他的頭巾上已經沒有塵埃,暗示他已經超越了塵世的瑣碎和紛擾。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作者的生活和心境。通過對平凡生活中的細節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創作的追求。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將漁民的短蓑衣和孤村的極浦與作者的游歷和創作相對照,突出了作者的獨特性和追求新意的態度。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塵世的超越和對清凈境界的向往,展示了他對內心世界的追求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整首詩詞意境深遠,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