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利州鮮于轉運公劇八詠·竹軒 / 作者:司馬光 |
茲軒最灑落,歷歷種瑯玕。
正書簿書稀,蕭蕭風雨寒。
翠陰涼宴坐,疏韻承清歡。
錦籜裁夏扇,玉筍供春盤。
晴蝸潛葉底,螟雀投林端。
幽興遇物愜,高懷隨處安。
且免一日無,何須千畝寬。
|
|
和利州鮮于轉運公劇八詠·竹軒解釋:
《和利州鮮于轉運公劇八詠·竹軒》是宋代司馬光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這竹軒最為雅致,種種珍貴的竹子清晰可見。正書的書籍稀少,寒風呼嘯著飄雨而來。翠綠的竹蔭下涼爽地坐著,輕柔的音韻傳達著清新的歡愉。用錦緞制作的扇子,為夏日帶來涼爽;用玉石雕刻的筍子,供應春天的盤食。晴天里,蝸牛悄悄地躲在葉子底下;螟蟲和雀鳥則在林間飛舞。在寧靜的心境中,遇到了令人愉悅的事物,內心的豪情隨處得到滿足。暫且不要一天都無所事事,何必追求千畝的廣闊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繪竹軒為主題,通過對竹子、書籍、風雨、翠竹蔭、清歡、夏扇、春盤、蝸牛、螟蟲和雀鳥等元素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首先,竹子象征著高潔、堅韌和清雅,竹軒的雅致和種種珍貴的竹子展示了作者對美的追求和對生活品質的向往。
其次,書籍的稀少和風雨的寒冷,暗示了作者對知識的珍視和對逆境的堅韌。這種對知識的追求和對困難的應對,體現了作者的學識和膽識。
接著,翠竹蔭下的涼爽和承載清歡的疏韻,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環(huán)境的享受和對美好時光的向往。這種清新的歡愉和寧靜的心境,使作者的情感得到滿足。
然后,夏扇和春盤分別象征著夏天的涼爽和春天的豐收,展示了作者對季節(jié)變遷的感知和對生活的熱愛。
最后,蝸牛和螟蟲、雀鳥的出現,以及幽興和高懷的表達,表明作者在寧靜的心境中,能夠從微小的事物中獲得愉悅和滿足。這種豪情和滿足感,使作者對生活充滿了安寧和滿足。
整首詩詞以描繪竹軒為線索,通過對自然景物和情感的描寫,展示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內心寧靜的追求。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知識、困難、季節(jié)和微小事物的感悟,以及對生活的熱愛和滿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