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文慧師歸眉山 / 作者:司馬光 |
至人心如云,去住叭所適。
飄搖涉四海,豈復校喧寂。
朅來王城游,紅塵暖晨夕。
忽思還故峰,不可留宿昔。
離合畢自然,於何寄馭戚。
從茲坐林下,白首傲泉石。
山鳥集掌中,巴猿侍瓶錫。
寺前煙蔓深,何處求行跡。
|
|
送文慧師歸眉山解釋:
《送文慧師歸眉山》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至人心如云,去住叭所適。
飄搖涉四海,豈復校喧寂。
朅來王城游,紅塵暖晨夕。
忽思還故峰,不可留宿昔。
離合畢自然,於何寄馭戚。
從茲坐林下,白首傲泉石。
山鳥集掌中,巴猿侍瓶錫。
寺前煙蔓深,何處求行跡。
詩意:
這首詩詞是司馬光送別文慧師歸眉山的作品。詩人以自然景物和禪宗思想來表達對師歸的祝福和思念之情。詩中描繪了至人心境如云,無論去留都隨緣適應;飄搖涉足四海,不再被喧囂所擾;師歸自王城游歷,紅塵世界溫暖了晨昏;忽然思念起往日的山峰,但不能停留在過去;離合自然而然,何必寄托太多情感;從此坐在林下,白發傲然面對泉石;山鳥聚集在掌心,巴猿侍奉著瓶和錫;寺前的煙霧彌漫深處,不知何處尋找行跡。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邃的語言,表達了對師歸的祝福和對禪宗思想的思考。詩人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至人心境的超脫和隨緣的態度。他認為人應該像云一樣自由自在,無論去留都能適應環境。詩中的紅塵世界溫暖了晨昏,暗示著師歸在世俗中也能找到內心的寧靜。然而,詩人也提醒師歸不能停留在過去的回憶中,而是要自然地接受離合的變化。最后幾句表達了詩人對師歸的敬仰和對禪宗修行的向往,他希望師歸能像山鳥一樣自由自在,像巴猿一樣虔誠侍奉,同時也希望師歸能找到自己修行的方向。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和禪宗思想為主題,表達了對師歸的祝福和對人生境界的思考,給人以深思和啟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