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友問 / 作者:白居易 |
大圭廉不割,利劍用不缺。
當其斬馬時,良玉不如鐵。
置鐵在洪爐,鐵消易如雪。
良玉同其中,三日燒不熱。
君疑才與德,詠此知優劣。
|
|
答友問解釋:
答友問
大圭廉不割,利劍用不缺。
當其斬馬時,良玉不如鐵。
置鐵在洪爐,鐵消易如雪。
良玉同其中,三日燒不熱。
君疑才與德,詠此知優劣。
詩詞的中文譯文:
回答朋友的問題
大圭保持完整并不割掉,利劍使用不會缺少。
當它們砍馬時,普通的玉石不如鐵堅硬。
將鐵放在爐中熔煉,鐵消融得像雪一樣輕而易舉。
而良玉與鐵一同被放在里面,三天也燒不熱。
你疑惑才能與品德,讀這首詩能明白其中的優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通過對比大圭(古代玉石飾品)與利劍的特性,以及普通玉石與鐵的耐火性能,來表達對才能和品德的思考。
詩中的大圭和利劍象征著才能,它們作為有價值的物品,一方面是寶貴而受保護的,另一方面是能夠發揮出實際作用的。而普通的玉石和鐵則代表著普通的人或普通的品德。通過將普通的玉石與鐵相比較,詩人告訴我們,普通的人或普通的品德在面對困境或試煉時會表現得更加脆弱,不如有才能和品德的人。
詩的最后兩句“君疑才與德,詠此知優劣”,表明詩人主動回答了朋友的困惑,通過這種對比的方式來說明才能和品德的優劣。詩中的對比讓人們明白,在人生選擇和困難面前,才能和品德的重要性。
整首詩意蘊含深邃,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展示出詩人的思考和洞察力。讀者通過這首詩可以思考自己的才能與品德,并以此為鑒,不斷提升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