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石聞牧馬者歌 / 作者:司馬光 |
大河之曲多寬間,牧田枕倚長隄灣。
烏棲鵲散隄樹寂,柝木聲稀宵欲闌。
牧兒跨馬乘涼月,歷歷繞群高唱發。
幽情逸氣生自然,往往鳴鞘應疏節。
歌辭難辨野風高,似述離憂嗟役勞。
徘徊不斷何妨近,彷佛微聞已復遙。
長川冷浸秋云白,露草翻光凝碧色。
星疏河淡夜初長,展轉空亭奈孤客。
洞簫音律京君明,可憐骨朽不更生。
安得使傳哀怨意,為我寫之羌笛聲。
|
|
宿石聞牧馬者歌解釋:
《宿石聞牧馬者歌》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司馬光。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夜晚,牧馬者在大河曲線多變的地方牧馬,牧田靠著長堤的灣曲處。烏鴉棲息,鵲鳥散去,堤樹靜謐,柝木的聲音稀疏,夜晚即將結束。牧童騎著馬在涼爽的月光下徜徉,高聲唱歌,聲音回蕩在群山之間。這種幽靜的情感和自然的氣息常常使得劍鞘中的劍發出清脆的聲音。歌詞難以辨認,仿佛在述說離愁和勞累。徘徊不止,但無妨靠近,仿佛微弱的聲音已經聽到,又仿佛又遠離了。長江的水冷浸秋云,露水滴在草地上,閃爍著碧綠的光芒。星星稀疏,河水淡薄,夜晚漸漸變長,空亭展轉,可憐孤獨的旅客。洞簫的音律在京城中響起,可惜可憐的人已經死去,無法再次復生。我希望能夠傳達出悲傷和怨恨的情感,為我寫下羌笛的聲音。
中文譯文:
宿石聞牧馬者歌,
夜晚聽到牧馬者的歌聲,
朝代:宋代,
作者:司馬光,
內容:
大河之曲多寬間,
大河的曲線變化很多,
牧田枕倚長隄灣。
牧田靠著長堤的灣曲處。
烏棲鵲散隄樹寂,
烏鴉棲息,鵲鳥散去,堤樹靜謐,
柝木聲稀宵欲闌。
柝木的聲音稀疏,夜晚即將結束。
牧兒跨馬乘涼月,
牧童騎著馬在涼爽的月光下徜徉,
歷歷繞群高唱發。
高聲唱歌,聲音回蕩在群山之間。
幽情逸氣生自然,
這種幽靜的情感和自然的氣息
往往鳴鞘應疏節。
常常使得劍鞘中的劍發出清脆的聲音。
歌辭難辨野風高,
歌詞難以辨認,仿佛在述說離愁和勞累。
似述離憂嗟役勞。
徘徊不止,但無妨靠近,
彷佛微聞已復遙。
仿佛微弱的聲音已經聽到,又仿佛又遠離了。
長川冷浸秋云白,
長江的水冷浸秋云,
露草翻光凝碧色。
露水滴在草地上,閃爍著碧綠的光芒。
星疏河淡夜初長,
星星稀疏,河水淡薄,夜晚漸漸變長,
展轉空亭奈孤客。
空亭展轉,可憐孤獨的旅客。
洞簫音律京君明,
洞簫的音律在京城中響起,
可憐骨朽不更生。
可惜可憐的人已經死去,無法再次復生。
安得使傳哀怨意,
我希望能夠傳達出悲傷和怨恨的情感,
為我寫之羌笛聲。
為我寫下羌笛的聲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夜晚的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大自然的靜謐和牧童的歌唱,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命的思考。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音韻,使得詩詞充滿了美感和韻律。作者通過描繪大河、牧田、烏鴉、柝木等元素,展現了大自然的寧靜和生機。牧童騎馬唱歌的場景,表達了對自由和快樂的向往。詩中還融入了對離愁和勞累的描寫,使得詩詞更具情感和思考的深度。整首詩以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為線索,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抒發情感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自然和生命的熱愛,以及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