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和并寄楊樂道十二韻 / 作者:司馬光 |
圣主樂忠諫,曲從如轉圜。
玉色粹陽春,至仁生自然。
所慚群臣愚,無以稱開延。
賤生何為者,側足青規前。
頑石不可鍊,安能補高天。
狂簡昧大體,所依官長賢。
有如驂這靷,左右隨周旋。
庶幾助山甫,袞職無尤愆。
緬思老成人,阻親函丈筵。
豈不寸心勞,動為纆徽牽。
何當執壽卮,跪起得差肩。
相顧藐無期,瞻望徒愔愔。
|
|
又和并寄楊樂道十二韻解釋:
《又和并寄楊樂道十二韻》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圣主樂忠諫,曲從如轉圜。
玉色粹陽春,至仁生自然。
所慚群臣愚,無以稱開延。
賤生何為者,側足青規前。
頑石不可煉,安能補高天。
狂簡昧大體,所依官長賢。
有如驂這靷,左右隨周旋。
庶幾助山甫,袞職無尤愆。
緬思老成人,阻親函丈筵。
豈不寸心勞,動為纆徽牽。
何當執壽卮,跪起得差肩。
相顧藐無期,瞻望徒愔愔。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忠誠諫言的贊美和對至仁之道的追求。作者自謙群臣之愚昧,無法稱頌圣主的開明延續。他自稱為賤生,但仍然希望能夠在青規前方側足。作者認為頑石無法被煉化,怎能填補高天的缺陷。他批評那些簡化和無知的人,依附于官長的賢能。他將自己比作驂這靷,左右隨周旋,希望能夠輔佐山甫,擔任袞職而無過失。作者懷念老成的人,但因為阻隔親近而無法共享筵席。他感嘆自己的心思勞累,被動地被纆徽所牽引。他希望何時能執掌壽卮,跪起來承擔責任。相互凝視,卻無法預料未來,只能望而卻步。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忠誠和至仁的追求,同時也表達了對現實局限的無奈和思考。作者自謙自己的才智,但仍然希望能夠在官場中有所作為。他對于權力和職位的批評,以及對于真正智慧和老成的人的懷念,展現了他對社會現象的敏銳觀察和思考。整首詩詞以自嘲和自省的口吻,表達了作者對于現實局限和個人追求的矛盾心態。這種矛盾和思考使得這首詩詞充滿了哲理和思想性,值得我們深入品味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