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公達過潘樓觀七夕市 / 作者:司馬光 |
織女雖七襄,不能成報章。
無巧可乞汝,世人空自狂。
帝城秋色新,滿市翠帟張。
偽物逾百種,爛漫侵數坊。
誰家油壁車,金碧照面光。
土偶長尺余,買之珠一囊。
安知杼軸勞,何物為蠶桑。
紛華不足悅,浮侈真可傷。
|
|
和公達過潘樓觀七夕市解釋:
《和公達過潘樓觀七夕市》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織女雖七襄,不能成報章。
盡管織女七次上襄,卻無法完成織成的報章。
無巧可乞汝,世人空自狂。
沒有巧妙的技藝可以向你乞求,世人卻自顧自地狂妄自大。
帝城秋色新,滿市翠帟張。
帝都的秋色新鮮,整個市場上掛滿了翠綠的帷幕。
偽物逾百種,爛漫侵數坊。
市場上充斥著各種假冒偽劣的商品,繁華的景象侵占了幾個街區。
誰家油壁車,金碧照面光。
哪家的油壁車,車身金碧輝煌,照亮了周圍的一片光芒。
土偶長尺余,買之珠一囊。
土偶高出一尺多,卻只需一囊珠寶就能購買。
安知杼軸勞,何物為蠶桑。
誰知道織布機的辛勞,又有什么東西能與蠶桑相比。
紛華不足悅,浮侈真可傷。
紛繁的繁華并不能帶來快樂,浮華的生活真正傷害了人們。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七夕市場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于社會浮華和虛榮的批判。織女雖然努力工作,但無法完成自己的任務,而世人卻沉迷于虛幻的繁華中,自我陶醉。作者通過對市場上偽物橫行、浮華生活的描繪,表達了對于社會現象的不滿和對于真實價值的追求。詩中的織女和蠶桑象征著真實的勞動和價值,而市場上的繁華和浮華則被視為虛假和偽劣。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社會現象的深刻思考和對于真實價值的呼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