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冀城北原作 / 作者:白居易 |
野色何莽蒼,秋聲亦蕭疏。
風吹黃埃起,落日驅征車。
何代此開國,封疆百里馀。
古今不相待,朝市無常居。
昔人城邑中,今變為丘墟。
昔人墓田中,今化為里閭。
廢興相催迫,日月互居諸。
世變無遺風,焉能知其初。
行人千載后,懷古空躊躇。
|
|
冀城北原作解釋:
《冀城北原作》
野色何莽蒼,秋聲亦蕭疏。
風吹黃埃起,落日驅征車。
何代此開國,封疆百里馀。
古今不相待,朝市無常居。
昔人城邑中,今變為丘墟。
昔人墓田中,今化為里閭。
廢興相催迫,日月互居諸。
世變無遺風,焉能知其初。
行人千載后,懷古空躊躇。
詩詞中文譯文:
草木景色如此蒼茫,秋天的聲音也凄涼。
風吹起黃色的塵埃,夕陽驅趕著征車。
這個時代是什么時候開國,封疆百里之外還有多少領土。
古今不匹配,都市沒有固定的居處。
昔日的城邑,如今變成了丘墟。
昔日的墳田,現在變成了里閭。
興衰相繼,日月輪替之間。
世事變化,不留下任何風韻,又怎能知道它的開始。
千年之后的行人,懷古之意空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寫給位于河北省大名縣的冀州城的贊頌之作。詩人在詩中通過描繪冀城北的自然景觀以及城市的興衰變遷來表達對時光流轉和歷史的思考和感慨。
詩的開頭描述了野色蒼茫,秋聲凄涼,給人一種荒涼寂寥的感覺。風吹起黃埃,夕陽驅趕征車,暗示了時光的流轉和人們不斷往前行進的意象。
接著詩人以冀城為獨特的視角,探討了歷史的變遷。他提到冀城曾經是一個強大的國家的起源,封疆百里,意味著其遼闊的領土。然而,現在的冀城已經面目全非,昔日的繁華都市如今已經成為丘墟,昔日的人們的墳墓和農田也變成了普通的村莊。
詩的結尾詩人以懷古之意來總結整首詩。他認為興衰相繼、日月輪替,世事變化太快,人們很難看清事物的原始面目。千年之后的行人懷古,卻只能空擲心中的思念和疑惑。
這首詩通過冀城的歷史變遷,表達了詩人對興衰之感的思考。同時,也反映了唐代社會的變革,以及時光流轉的無常。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深遠,是一首展示詩人思辨的佳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