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憶廬山舊隱及洛下新居 / 作者:白居易 |
形骸黽勉班行內,骨肉句留俸祿中。
無奈攀緣隨手長,亦知恩愛到頭空。
草堂久閉廬山下,竹院新拋洛水東。
自是未能歸去得,世間誰要白須翁。
|
|
憶廬山舊隱及洛下新居解釋:
憶廬山舊隱及洛下新居
形骸黽勉班行內,
骨肉句留俸祿中。
無奈攀緣隨手長,
亦知恩愛到頭空。
草堂久閉廬山下,
竹院新拋洛水東。
自是未能歸去得,
世間誰要白須翁。
中文譯文:
回憶起在廬山的舊隱居,
身體已經老朽卻還繼續為官。
親情友情都被工資祿位所擋住。
無奈一切隨緣漂流,
也明白恩愛終歸是一場空。
草堂舊居已經關上了大門,
后來在洛水東岸建了新的竹院。
只是因為我還不能回去,
世間又有誰會為白發老翁留戀呢?
詩意:
這首詩是白居易在晚年回憶過去及描述現實的作品。詩人表達了生活的無常和人世間的冷酷,以及個人與家庭的矛盾與分離。詩中的廬山舊隱和洛下新居代表了詩人過去的寄托與現在的無奈;形骸黽勉班行內和骨肉句留俸祿中則表現了詩人在官場上的無奈和壓抑;自是未能歸去得和世間誰要白須翁則暗示詩人對歸鄉故里的渴望和對社會的無奈。
賞析:
白居易以簡練的詞句表達了人生的無奈和矛盾,通過對舊隱居和新居的對比,表達了對過去的懷念和對現實生活的無奈。詩中運用了比喻、借指等修辭手法,使詩意更加深遠。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潔而能抓住人心,體現出白居易獨特的藝術風格。這首詩在唐代詩歌中被認為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首值得推敲和品味的好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