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子瞻系御史獄賦獄中榆槐竹柏 竹 / 作者:蘇轍 |
故園今何有,猶有百竿竹。
春雷起新萌,不放牛羊觸。
雖無朱欄擁,不見紅塵辱。
清風時一過,交戛響鳴玉。
淵明避紛亂,歸嗅東籬菊。
嗟我獨何為,棄此北窗綠。
|
|
次韻子瞻系御史獄賦獄中榆槐竹柏 竹解釋:
《次韻子瞻系御史獄賦獄中榆槐竹柏 竹》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故園今何有,猶有百竿竹。
春雷起新萌,不放牛羊觸。
雖無朱欄擁,不見紅塵辱。
清風時一過,交戛響鳴玉。
淵明避紛亂,歸嗅東籬菊。
嗟我獨何為,棄此北窗綠。
譯文:
故鄉現在何在,依然有茂密的竹林。
春雷喚醒新的生機,不會讓牛羊觸犯。
雖然沒有朱欄的保護,不見紅塵的辱罵。
清風吹過時,竹葉相互碰撞發出玉石般的聲音。
淵明躲避紛亂的世事,回歸東籬嗅聞菊花的芬芳。
唉,我獨自為何,舍棄了這北窗邊的綠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蘇轍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詩中,蘇轍觀察到故園的變遷,感嘆道即使故園發生了許多變化,依然保留著茂密的竹林。春雷喚醒了竹林中新生的綠芽,而這里的環境寧靜,不會被牧民的牛羊侵擾。
蘇轍在詩中提到,雖然沒有朱欄的保護,竹林依然不會受到紅塵的辱罵,這可以理解為竹林保持了一種清凈和高潔的狀態。當清風吹過時,竹葉相互碰撞,發出宛如玉石的聲音,給人一種清脆悅耳的感覺。
蘇轍進一步表達了自己的思考。他提到了淵明,指的是古代文學家陶淵明,他選擇隱居避開世事紛擾,回歸自然,在東籬嗅聞菊花的芬芳。而蘇轍則自問,為什么自己要舍棄了北窗邊的綠意,放棄了這種清靜和恬淡。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竹林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清凈自然之美的向往。同時,詩中也反思了自己生活中的選擇,呼應了古代隱逸文化中的主題,傳達了一種追求寧靜與自由的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