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子瞻和淵明飲酒二十首 / 作者:蘇轍 |
清秋九日近,菊酒皆可得。
永愧陶翁饑,雖饑心不惑。
懷忠受正命,賦命本通塞。
斯人今茍在,可與同事國。
惜哉委荊榛,忍饑長默默。
|
|
次韻子瞻和淵明飲酒二十首解釋:
這首詩詞是蘇轍在宋代所作的《次韻子瞻和淵明飲酒二十首》中的一首。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清秋九日近,菊酒皆可得。
永愧陶翁饑,雖饑心不惑。
懷忠受正命,賦命本通塞。
斯人今茍在,可與同事國。
惜哉委荊榛,忍饑長默默。
譯文:
清秋的第九天快要到了,菊花酒都能品嘗到。
我永遠慚愧于陶淵明的饑餓,盡管饑餓卻不迷惑心志。
懷忠義之人接受了正命令,賦詩表達自己的命運艱難。
這樣的人如果現在仍然存在,可以與同仁共事于國家。
可惜啊,被委以荊棘之責,忍受饑餓默默無聞。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對陶淵明的敬意和自身命運的反思,展現了作者對忠誠和艱辛的思考。清秋之際,菊花怒放,菊花酒應時而飲,但作者心中卻始終懷有對陶淵明的愧疚。陶淵明是東晉時期的文學家,他以清貧自守的生活態度和深情的田園詩聞名于世。蘇轍自比陶淵明,雖然自己也經歷了艱難困苦,但他堅守忠誠,盡管面對困境,仍然堅持奉公守法,表達自己的忠誠與使命。然而,詩中也透露出對自身命運的無奈,被委以重任卻飽受艱辛,默默無聞。
賞析:
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轍對陶淵明的敬仰之情,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在艱難命運中的堅守和忠誠。蘇轍以菊花酒的盛世景象作為背景,與陶淵明的清貧形成對比,彰顯了對陶淵明生活態度的贊美和自己對忠誠的堅守。詩中的“懷忠受正命,賦命本通塞”表達了蘇轍對自己忠誠與使命的思考,他將自己的命運視為一種負重的責任。最后兩句“斯人今茍在,可與同事國。惜哉委荊榛,忍饑長默默。”透露出作者對自身處境的無奈和對命運的思索,他對自己的境遇充滿遺憾,但仍然選擇默默堅守。整首詩詞簡潔明了,表達了作者對陶淵明的敬仰和自身命運的思考,體現了忠誠與堅守的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