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子瞻和陶淵明雜詩十一首 / 作者:蘇轍 |
大道與眾往,疾驅祗自塵。
徐行聽所之,何者非吾身。
卻過白鶴峰,雞犬來相親。
筑室依果樹,有無通四鄰。
安眠豈有足,良夜惟恐晨。
晨朝亦何事,倦對往來人。
|
|
和子瞻和陶淵明雜詩十一首解釋:
《和子瞻和陶淵明雜詩十一首》是一首宋代蘇轍創作的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大道與眾往,疾驅祗自塵。
徐行聽所之,何者非吾身。
卻過白鶴峰,雞犬來相親。
筑室依果樹,有無通四鄰。
安眠豈有足,良夜惟恐晨。
晨朝亦何事,倦對往來人。
譯文:
大道上人們匆匆而行,快馬飛馳揚起塵土。
我慢慢行走,聆聽四方的聲音,何事不與我有關。
經過白鶴峰,雞犬相互相親。
在果樹下建筑房屋,與四鄰互通有無。
安眠何曾足夠,美好的夜晚唯恐天明。
早晨又有何事,疲倦地與往來的人們相對。
詩意:
這首詩以行旅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于平凡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詩中描述了作者行走于大道上,感嘆行人匆匆忙忙,而自己以悠閑的步伐走過。他在路上聆聽四周的聲音,認為所有的事情都與他自身有關。在白鶴峰旁邊,雞犬互相親近,展現了自然和諧的景象。他選擇在果樹下建房屋,與鄰居和睦相處。然而,作者也表達了對寧靜夜晚的珍惜,害怕美好的夜晚過得太快。早晨來臨時,他感到疲倦,對于經過的行人也感到厭倦。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行旅生活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于平凡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詩人以自身的行走為切入點,通過對比行人的匆忙與自己的從容,強調了對于悠閑自在生活的向往。在描繪白鶴峰和果樹下的鄰里和睦時,展現了自然和諧的美好景象。然而,在對夜晚的描寫中,詩人也傳達了對于時光流逝的不舍和對平凡生活的珍惜之情。最后,詩人對于早晨的疲倦和對行人的厭倦,傳達了一種對于繁忙世事的疲憊和倦怠感。
整首詩以平淡的語言描繪了詩人的生活狀態和情感體驗,展示了對于簡樸自然生活的向往。通過對于日?,嵤碌拿鑼懀娙吮磉_了對于安寧與寧靜的渴望,以及對于繁忙生活的厭倦。這首詩以簡單的語言和情感抒發,呈現出了一種平和而深沉的詩意,讓人感受到生活中的真實與平凡之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