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誠之待制挽詞二首 / 作者:蘇轍 |
濟南風物在西湖,湖上逢公初下車。
談笑樽前伏齊虜,旌旗門外聽除書。
一封未奏先焚草,三黜歸來便種蔬。
淚落西堂歌酒地,杉松空見歲寒余。
|
|
李誠之待制挽詞二首解釋:
《李誠之待制挽詞二首》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濟南的風景在西湖,湖上遇到李誠之初下車。
在酒杯前談笑,伏在齊虜旗幟下,聽除書聲。
一封信未送出就被焚燒,三次降職回來便務農。
淚水灑落在西堂的歌酒之地,杉松樹中只見歲寒的余韻。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李誠之的挽詞,以表達詩人蘇轍對李誠之的贊美和思念之情。詩中以濟南的風景為背景,通過描寫李誠之在西湖的情景,表達了對他的敬重和思念之情。詩人提到了李誠之曾在齊虜旗幟下工作,用談笑和酒杯前的場景展示了他的才華和豪邁。然而,李誠之卻因政治原因多次被降職,最終回歸農耕生活。詩人對他的遭遇感到痛心,并以淚水灑落在西堂的歌酒之地,寄托了對他的祝福和悼念。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李誠之的遭遇和生活經歷,展現了蘇轍對他的敬佩和感慨之情。詩人以濟南的風景作為背景,將李誠之的故事與自然景色相結合,使詩詞更具情感和意境。詩中的轉折點出現在李誠之被降職回歸農耕生活的地方,通過對他的命運的描述,詩人表達了對他的同情和對時代局勢的思考。最后兩句描繪了詩人的悲痛之情,將淚水灑落在歌酒之地,同時也透露出歲寒的氣息,寓意著李誠之的遭遇是時代的寒冷所致。整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展現了蘇轍深厚的情感和對人生命運的思考,是一首具有深遠意義的挽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