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遲田舍雜詩九首 / 作者:蘇轍 |
我生無定居,投老旋求宅。
未暇棟宇完,先問松筠碧。
床銳日益銷,車轄轉生澀。
東家雖告貧,鬻否猶未必。
|
|
和遲田舍雜詩九首解釋:
《和遲田舍雜詩九首》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生無定居,投老旋求宅。
未暇棟宇完,先問松筠碧。
床銳日益銷,車轄轉生澀。
東家雖告貧,鬻否猶未必。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蘇轍對于生活無常的感慨和對于安定居所的渴望。蘇轍在詩中以自己無法安定居住的境遇為出發點,表達了他對于棲身之地的追求和對于穩定生活的向往。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描述了作者的心境和對于居所的思考。首先,作者表達了自己沒有固定住所的處境,他不斷地遷徙、尋求居所,但卻未能有機會居住在完整的房舍中。然后,他提到先問松筠碧,這里的松筠碧可以理解為環境的美好之處,暗示了他對于自然環境的關注和對于居住環境的要求。
接下來,詩中出現了床銳日益銷、車轄轉生澀的描寫,通過床和車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在流離失所中生活的困苦和不便。床銳日益銷意味著作者一直在疲于奔波,無法得到充分休息;車轄轉生澀則暗示了他的行程艱辛,車子行駛不暢,生活艱苦。
最后兩句東家雖告貧,鬻否猶未必,表明即使東家告訴他他們貧窮,但是否愿意出售房屋給他仍然未知。這里反映了作者在尋找居所時面臨的困難,即使有人愿意出售房屋,作者是否有足夠的財力購買也是未知的。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作者的境遇和對于安定居所的追求,展現了他在流離失所中的無奈和困苦。這首詩詞具有現實主義的風格,表達了作者對于穩定生活的渴望和對于人生無常的思考,反映了宋代社會流動性大、人們生活困苦的一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