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賦園中所有十首 / 作者:蘇轍 |
蘆生井欄上,蕭騷大如竹。
移來種堂下,何爾短局促。
莖青甲未解,枯葉已可束。
蘆根愛溪水,余潤長鮮綠。
強移性不遂,灌水惱僮仆。
晡日下西山,汲者汗盈掬。
|
|
賦園中所有十首解釋:
《賦園中所有十首》是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描述了蘆葦生長在井欄上的景象,以及移植蘆葦至庭園中的過程。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蘆生井欄上,蕭騷大如竹。
移來種堂下,何爾短局促。
莖青甲未解,枯葉已可束。
蘆根愛溪水,余潤長鮮綠。
強移性不遂,灌水惱僮仆。
晡日下西山,汲者汗盈掬。
中文譯文:
蘆葦在井欄上生長,莖稈高大如竹。
將其移植至庭園下,卻顯得短小狹窄。
蘆葦莖青未解,枯葉已可收束。
蘆根喜歡溪水,余溢滋養長出鮮綠。
強行移植卻不順利,灌溉水激怒仆役。
夕陽下西山,汲水者汗水盈掬。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蘇轍獨特的寫景手法,描繪了蘆葦生長的過程和移植到庭園中的情景。詩人首先描述了蘆葦在井欄上生長的壯觀景象,將其比喻為高大的竹子,形容了其雄偉的姿態。接著,詩人描述了將蘆葦移植到庭園下的過程,但由于空間的限制,蘆葦顯得短小狹窄,讓人感到有些局促。詩中通過“莖青甲未解,枯葉已可束”一句,展示了蘆葦的生命力旺盛,莖稈青翠而健壯,但葉子卻已經枯黃凋零,可供束縛收拾。這種對比使人感受到生命的短暫和變幻無常。
詩中還描繪了蘆葦對溪水的依賴和喜愛,蘆根借助溪水的滋養,使其長出新的綠葉。然而,詩中提到詩人強行移植蘆葦到庭園中的行為并不成功,灌溉水反而激怒了庭園的仆役,暗示了人與自然之間的沖突和不可逆轉的破壞。
最后兩句描述了晚霞下西山的場景,描繪了汲水者在艱苦勞作中汗水滿盈的情景。這與前文中蘆葦的移植形成了對比,突出了人與自然的相互作用和人類勞動的辛苦。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示了自然與人類、生命與勞動之間的關系,傳達了作者對于自然生態和人文關懷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