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子瞻次韻陶淵明勸農詩 / 作者:蘇轍 |
我行四方,稻麥黍稷。
果蔬蒲荷,百種咸植。
糞溉耘籽,乃後有穡。
爾獨何為,開口而食。
|
|
和子瞻次韻陶淵明勸農詩解釋:
《和子瞻次韻陶淵明勸農詩》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行四方,稻麥黍稷。
果蔬蒲荷,百種咸植。
糞溉耘籽,乃后有穡。
爾獨何為,開口而食。
詩意:
這首詩詞借鑒了陶淵明的農耕勸課,表達了對農民勞動的贊美和呼吁。詩人描述了廣袤的田野,種植著豐富的農作物,包括稻谷、小麥、黍米和高粱等。果蔬和花草遍布其中,形成了百味繁多的植物群落。農民通過施肥、灌溉、耕種和播種的努力,最終獲得了豐收的果實。在這樣的背景下,詩人提出了一個反問,質問那些只會口頭上吃飯而不勞動的人。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豐富多樣的農田景象,展現了農民辛勤勞動的成果。通過對農田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農耕勞動的贊美和尊重。詩中所描述的農作物和植物的種類繁多,反映了豐富的自然資源和豐饒的土地。農民通過精心的管理和努力,使這片土地變得肥沃,并獲得了豐收的結果。
詩人在最后兩句中使用反問的方式,直指那些只會依賴他人勞動而不愿意自己付出努力的人。他們只會口頭上的贊美和享受,卻不懂得為自己的生活努力奮斗。通過這樣的質問,詩人呼吁人們應該珍惜勞動的價值,自力更生,勤勞致富。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農田景象和農民勞動的成果,表達了對農耕勞動的贊美和呼吁。它既展示了大自然的豐饒和農民的辛勤勞作,也批判了那些懶惰不勞動的人。這首詩詞在簡潔明了的語言中蘊含了深刻的社會寓意,具有一定的教育和啟示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