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子瞻題扶風道中天花寺小亭 / 作者:蘇轍 |
客車來不息,轍跡自成溝。
莫怪慵登寺,猶宜常舉頭。
獨游知憶弟,望遠勝登樓。
處處題詩遍,篇篇誰為收。
|
|
次韻子瞻題扶風道中天花寺小亭解釋:
《次韻子瞻題扶風道中天花寺小亭》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客車來不息,轍跡自成溝。
莫怪慵登寺,猶宜常舉頭。
獨游知憶弟,望遠勝登樓。
處處題詩遍,篇篇誰為收。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扶風道中的天花寺小亭中的情景。客車絡繹不絕,車轍留下深溝。作者懶散地不愿登上寺廟,仍然樂于抬頭遠眺。獨自游玩使他想起了自己的弟弟,望遠比登高樓還要美好。小亭的每個角落都寫滿了題詩,每一首詩都是誰為之收藏的呢?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寧靜而美麗的場景,展示了蘇轍的寫景能力和對自然景色的敏感。整首詩詞以寫實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客車不斷來往、車轍深溝的觀察,形象地刻畫了繁忙的世界與寧靜的小亭的對比。作者選擇了不登寺廟而抬頭遠望,顯示出他對清新自然和遠方的向往。詩中的“知憶弟”指的是作者的弟弟蘇軾,他們之間有著深厚的感情,這種回憶使作者倍感愉悅。作者通過望遠與登高樓相比,更加肯定了自己的選擇。最后兩句詩表達了小亭中無處不題詩的景象,也引發了讀者對這些詩是由誰收藏的思考。
整體而言,這首詩以簡短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自然景色與人文景觀相互交織的場景,并通過作者的情感表達展示了詩人對自然、遠方和親情的思考和贊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