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楊孟容朝奉西歸 / 作者:蘇轍 |
三十始去家,四十初南遷。
五十復還朝,白發正紛然。
故人従西來,鞍馬何聯翩。
握手得一笑,喜我猶生全。
別離多憂患,夢覺非因緣。
惟余歸耕計,粗有山下田。
久糜太倉粟,空愧鄉黨賢。
老兄當治行,令德齊高年。
幸此民事清,未厭軍壘偏。
父老攜壺漿,稚子迎道邊。
應有故相識,問我何當旋。
君恩閔衰病,歸駕行將鞭。
|
|
送楊孟容朝奉西歸解釋:
《送楊孟容朝奉西歸》是蘇轍的一首詩詞,描述了蘇轍與楊孟容相別的情景,表達了離別之苦和對友情的珍視。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三十始去家,四十初南遷。
五十復還朝,白發正紛然。
故人従西來,鞍馬何聯翩。
握手得一笑,喜我猶生全。
別離多憂患,夢覺非因緣。
惟余歸耕計,粗有山下田。
久糜太倉粟,空愧鄉黨賢。
老兄當治行,令德齊高年。
幸此民事清,未厭軍壘偏。
父老攜壺漿,稚子迎道邊。
應有故相識,問我何當旋。
君恩閔衰病,歸駕行將鞭。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蘇轍與楊孟容分別的情景。蘇轍在三十歲時離開家鄉,四十歲時南遷,五十歲時又返回朝廷,他的頭發已經開始變白。故人楊孟容從西方來到,騎著馬匹飛馳而至。他們握手相別,相互笑容,蘇轍高興地發現自己還健在。離別帶來了很多憂慮和困擾,但蘇轍認為這并非命中注定的。他決定回歸田園生活,擁有一片山下的田地。長時間的離開使得他的糧倉空空如也,他感到慚愧,覺得辜負了鄉親們的期望。他希望楊孟容能在治理國家時表現出卓越的才德,使國家的事務清明,他自己也并不厭倦在軍中征戰。在蘇轍回家的路上,父老們提著酒壺迎接他,年幼的孩子們也在路邊迎接。他希望能與曾經熟識的人重逢,問他何時能回來。蘇轍得知楊孟容身體漸衰,即將歸駕,希望他早日歸來。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蘇轍與楊孟容的離別情景。詩中展現了離別的憂傷和別后的思念之情。蘇轍表達了對友情的重視和珍惜,同時也表達了對楊孟容的祝福和期望。詩中融入了對田園生活和軍旅生涯的思考,體現了蘇轍對個人命運和國家興衰的思考。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在離別中的復雜情感,通過描繪細膩的畫面,使讀者感受到了離別之痛和對友情的思念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