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子瞻題長安王氏中隱堂五首 / 作者:蘇轍 |
官去空留鶴,山浮不見鰲。
竹林迎日凈,槐木擁亭高。
烏噪知人至,蟬鳴覺口勞。
誰能飲堂上,解帶不穿袍。
|
|
次韻子瞻題長安王氏中隱堂五首解釋:
《次韻子瞻題長安王氏中隱堂五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轍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官去空留鶴,
山浮不見鰲。
竹林迎日凈,
槐木擁亭高。
烏噪知人至,
蟬鳴覺口勞。
誰能飲堂上,
解帶不穿袍。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長安王氏中的隱堂景色,表達了作者對官場生涯的離別和對自然山水的思念之情。官職離去后,只留下了一只孤獨的仙鶴,山景渾濁不見神龜。竹林中的陽光灑落清凈,槐樹將亭子高高擁抱。烏鴉的叫聲知道有人來了,蟬的鳴叫讓人感到口干勞累。詩中提出了一個問題,誰能夠在隱堂上一起飲酒,解開束縛,不再穿著官袍。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官員離開官場后的心境和對自然的向往。作者通過對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對官場虛榮的厭倦和對自然寧靜的追求。鶴象征著高飛遠離塵世的意境,與官場的離別相呼應,而渾濁不見的神龜則暗示著對現(xiàn)實世界的失望。竹林迎接朝陽的景象給人以一片寧靜和純凈之感,槐木擁亭的形象則顯示了隱居之地的高雅和獨特。烏鴉的叫聲和蟬的鳴叫則對比了官場的喧囂和自然的寧靜,突出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向往。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解脫束縛,不再受官場禮儀束縛的愿望,提出了在隱堂上共飲的邀請,表現(xiàn)了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展現(xiàn)了作者內(nèi)心的情感和對理想生活的追求,給人以思索和遐想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