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廬山劉顗宮苑屋壁三絕 / 作者:蘇轍 |
當年五月訪廬山,山翠浮聲寢食間。
藤杖復隨春色到,寒泉頓與客心閑。
巖頭懸布煎茶足,峽口驚雷泛葉慳。
待得前村新雨遍,扁舟應逐好風還。
|
|
書廬山劉顗宮苑屋壁三絕解釋:
《書廬山劉顗宮苑屋壁三絕》是蘇轍寫的一首詩,描繪了他五月訪廬山的情景。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當年五月訪廬山,
山翠浮聲寢食間。
藤杖復隨春色到,
寒泉頓與客心閑。
巖頭懸布煎茶足,
峽口驚雷泛葉慳。
待得前村新雨遍,
扁舟應逐好風還。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蘇轍五月份訪問廬山的情景。他形容廬山的美麗景色和寧靜的環境,以及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感受。詩中表達了對山水和自然的贊美,以及在這樣的環境中心靈的寧靜。
賞析:
這首詩以廬山為背景,通過描繪山水景色和自然元素,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寧靜和對自然美的贊美。詩中運用了許多意象,使讀者能夠感受到廬山的山翠、春色、寒泉和驚雷等自然景觀。
詩的開頭寫道“當年五月訪廬山”,表明了詩人回憶起過去的經歷。接著描述了山翠浮動的景色,顯示了廬山的美麗和壯麗。藤杖隨著春色到來,寒泉使客人的心境平靜。這里藤杖和寒泉都是廬山的自然元素,通過與人的互動,表達了人與自然的和諧。
接下來是巖頭懸掛的煎茶,這一景象展示了詩人品茗的閑適和悠閑的生活態度。峽口的驚雷和泛葉則給人以自然界的震撼和變化。最后兩句描繪了等待新雨的到來,期盼著乘著順風返回前方的村莊。整首詩以描繪廬山的自然景色和詩人的感受為主線,通過自然景觀的變化和人的情感反應,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
在賞析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蘇轍對自然的細膩觀察和對自然美的贊美。他通過描繪廬山的山水景色和自然元素,以及與自然相處的情感體驗,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寧靜而美麗的環境中。整首詩以簡潔而準確的語言,展示了蘇轍對自然和生活的獨特感悟,同時也傳遞了他對寧靜、閑適生活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