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鮮于子駿益昌官舍八詠 會景亭 / 作者:蘇轍 |
亭高眾山下,勝勢不自收。
岡巒向眼盡,風籟與耳謀。
鳶飛半嶺息,云起當空游。
視身如乘風,超然忘百憂。
暮歸室中居,唯見窗戶幽。
視聽隨物變,恍誰識其由。
|
|
和鮮于子駿益昌官舍八詠 會景亭解釋:
詩詞:《和鮮于子駿益昌官舍八詠 會景亭》
亭高眾山下,勝勢不自收。
岡巒向眼盡,風籟與耳謀。
鳶飛半嶺息,云起當空游。
視身如乘風,超然忘百憂。
暮歸室中居,唯見窗戶幽。
視聽隨物變,恍誰識其由。
中文譯文:
亭子高聳眾山之下,壯麗景色無法容納。
山巒連綿,盡在眼前,風聲與耳相謀。
鳶鳥飛翔半山腰,云霧在空中自由游動。
我視身體如乘風而行,超然忘卻百般憂愁。
傍晚歸到室中居住,只見窗戶幽靜。
我的視覺和聽覺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仿佛不知道是誰引導著這一切。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蘇轍所寫,他以清峻、凝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幅自然景色和內心境界的畫面。
詩的開頭描述了一座亭子高聳于眾山之下,壯麗的景色無法容納。這種宏偉壯觀的景象使人難以將其完全領會,仿佛勝勢無法收攏。
接下來的幾句通過描繪山巒連綿、風聲耳語,表達了作者與自然的交融。眼前的山巒延綿不絕,風聲與耳相謀,傳達出一種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境。
詩的下半部分,以鳶鳥飛翔和云霧游動的景象,表達了作者視身體如乘風而行的超然心境。在這樣的心境中,作者忘卻了百般憂愁,達到一種超脫塵世的境界。
最后兩句描述了作者傍晚回到室中,只見窗戶幽靜,此時作者的視聽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仿佛不知道是誰引導著這一切。這里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宇宙之間微妙聯系的感悟,使人思考生命的起源和宇宙的奧秘。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內心深處的寧靜和超然境界。它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命的思考,引發讀者對人與自然、人與宇宙的關系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