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毛國鎮白云莊五詠 濯纓庵 / 作者:蘇轍 |
臨池濯足惜泉清,纓上無塵且強名。
橫木為橋便獨往,結茅依島類天成。
往還漸少人誰識,寢食無為身轉輕。
有似三吳朱處士,釣魚誰與話西征。
|
|
和毛國鎮白云莊五詠 濯纓庵解釋:
《和毛國鎮白云莊五詠 濯纓庵》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臨池濯足惜泉清,
纓上無塵且強名。
橫木為橋便獨往,
結茅依島類天成。
往還漸少人誰識,
寢食無為身轉輕。
有似三吳朱處士,
釣魚誰與話西征。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名為濯纓庵的景點。詩人蘇轍來到庵前的池塘,洗凈了腳,深深地感嘆著清泉的清澈。他的頭上纓繩上沒有一絲塵埃,自然而然地獲得了聲望和威名。他以一根橫木為橋,獨自踏上了往庵的路途。庵中結茅,宛如島嶼一般,仿佛是自然形成的美景。
然而,詩中提到往來的人逐漸減少,誰能真正認識詩人?他的生活變得無為而輕盈,不再受世俗的束縛。他像三吳朱熹一樣,過著隱逸的生活,與世無爭,釣魚垂釣,沒有人與他分享西征的故事。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僻靜幽美的庵園景觀,展現了蘇轍對自然與人文的詩意思考。詩人以自然景觀作為背景,表達了對清凈自然的向往和對世俗的超脫追求。他通過描寫自己洗足于清泉之中、頭上無塵的形象,表達了自己清心寡欲的心態。詩中的橫木和結茅更是凸顯了與世隔絕的意象,顯示了詩人追求自由自在、超然物外的心境。
詩人將自己與三吳朱熹相提并論,顯示了他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對傳統文化的崇敬。這種對隱逸境地和清凈心靈的追求,反映了宋代士人追求自我修養和超脫紛擾的心態。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寧靜美好的景象,寄托了詩人的理想境界和追求,給人以心靈的寧靜和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