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湖二詠 食雞頭 / 作者:蘇轍 |
芡葉初生縐如谷,南風吹開輪脫轂。
紫苞青刺攢猬毛,水面放花波底熟。
森然赤手初莫近,誰料明珠藏滿腹。
剖開膏液尚模糊,大盎磨聲風雨速。
清泉活火曾未久,滿堂坐客分升掬。
紛然咀噍惟恐遲,勢若群雛方脫粟。
東都每憶會靈沼,南國陂塘種尤足。
東游塵土未應嫌,此物秋來日嘗食。
|
|
西湖二詠 食雞頭解釋:
《西湖二詠 食雞頭》是宋代文學家蘇轍的作品。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食雞頭
芡葉初生縐如谷,
南風吹開輪脫轂。
紫苞青刺攢猬毛,
水面放花波底熟。
森然赤手初莫近,
誰料明珠藏滿腹。
剖開膏液尚模糊,
大盎磨聲風雨速。
清泉活火曾未久,
滿堂坐客分升掬。
紛然咀噍惟恐遲,
勢若群雛方脫粟。
東都每憶會靈沼,
南國陂塘種尤足。
東游塵土未應嫌,
此物秋來日嘗食。
詩詞的中文譯文:
食雞頭
荸薺葉初生時卷曲得像谷穗,
南風吹開車輪脫離轂轆。
紫色花苞上的青刺密密地聚集著毛,
水面上波紋猶如花朵底部成熟。
這些雞頭菇草木茂盛,初次接觸時需小心,
誰曾想到它腹中藏著如明珠般的美味。
剖開時,黏液仍然有些模糊,
在大盎中攪動時,風雨般的速度。
清泉和活火的烹調時間并不長久,
滿座的賓客分食著盛裝上桌的美味。
紛紛忙碌,唇齒間生怕稍有耽擱,
仿佛一窩雛鳥正脫去殼粟。
東京每每懷念會靈沼澤的美味,
南國的池塘湖泊品種更加豐富。
東游歸來,塵土未曾介意,
秋天來臨時,品嘗這美味佳肴。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繪食物的形象為中心,通過對食雞頭(一種菌類)的描寫,表現了詩人對美味食物的渴望和對食物獨特魅力的贊美。
詩的開篇,蘇轍以生動的描寫展示了芡葉初生時的模樣,通過比喻將其與谷穗相比。接著,他描繪了南風吹動車輪脫開轂轆的情景,以形象地表達了食物的誘人之處。
接下來的幾句,蘇轍用生動的詞語描繪了食雞頭的外觀特征,如紫色花苞上的青刺和密集的猬毛。這些描寫使讀者能夠感受到食物的美麗和獨特之處。
詩的下半部分,蘇轍通過形容食雞頭的剖開過程,再次強調了這種食物的珍貴和美味。他描述了剖開時膏液的模糊和大盎中攪動時的聲音,以生動的細節刻畫了食物的質感和口感。
最后幾句,詩人通過描述食雞頭的品嘗過程,表達了食物的美味和受歡迎程度。他提到東京的人們懷念會靈沼澤的美味,南國的池塘湖泊中種植的食材更加豐富。詩人自己也表示東游歸來時并不介意塵土,只等待秋天來臨時品嘗這美味佳肴。
整首詩以描繪食雞頭的過程和食物的特點為主線,通過生動的描寫和形象的語言,將讀者帶入了美味食物的世界。詩詞中融入了對食物的向往和對美食文化的贊美,展示了蘇轍對生活中細節的關注和對物質享受的追求。這首詩詞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形象描寫,給人以美感和味覺上的享受,同時也體現了宋代文化對美食的熱愛和追求。
|
|